万科显然看到了“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住宅的机会”
万科大概是最早欢迎2006年的系列调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无论如何,万科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与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能力是万科近年来快速实现全国性扩张的重要原因。尽管在万科起初的发展模式中,万科一直被认为是郊区发展商,但当了老大好多年的万科已经越来越深入城市的内部。
王石始终坚持把万科的产品的利润控制在25%以内,万科实现赢利的最终模式是王石所说的“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住宅”,大规模的住宅生产一直以来是万科的理想,2006年的宏观调控所带来的格局也许恰恰是住宅生产的规模化效应。2006年,万科在全国的土地储备达到惊人的2000万平米。
仔细分析万科在2002年到2004年的表现我们或许会有一种徒然的感叹。
事实是在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万科做的不过是住宅教育者与住宅生产商的角色,与那些在住宅品质上一再追求的开发商不同,万科几乎认定了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路径,所以在房地产圈内,看过万科房子人多半不屑,万科的房子肯定不是业内最好的,但万科的房子肯定是在同区域当中价格相对较高的,这一点,在万科二线城市的发展策略当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在2002年到2004年的日子里,万科在各个城市不断拿地,地段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新一轮城市化浪潮面前,万科几乎轻而易举的就让自己的楼盘成为一个个居住社区,从而带动了周边的区域房地产发展。
2006年“城市观点论坛南京行”上,南京《现代快报》的一位记者与任志强交流的时候就抱怨说,南京的房子本来不贵的,但在万科到南京之后,南京的房价开始上涨,原本3000左右每平米的房价在短期内上涨到7000-8000每平米,她说南京的房价是万科炒起来的。谁知任志强却说那是因为南京的房价不够高,万科建的房子说不上好,但就是万科的房子都能把南京的房价推动起来,说明南京的房价不够高。
任志强的说法引起了许多南京人的不安,但在新一轮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万科王石等人率先提出“新住宅运动”。一场住宅更新换代的运动从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向全国蔓延,万科在南京新建的社区从各个层面上来说也许远远高于南京原有的住宅社区。
王石的想法是为中国人提供新一代的普通居住产品,这种产品将逐渐取代那些上个世纪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房。
新住宅运动几乎拉动了整个中国城市住宅更新的步伐。而“新住宅”的价格,被王石与新时期兴起的开发商们完全定格在新的水平线上。
万科轻而易举地用新的产品与新的价格刷新着其所涉足的各个城市的房地产格局。但万科谨慎的保持着中低档住宅的定位,很少涉及投机性质更高的高档住宅。在2006年的产品结构调整当中,万科首先的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2006年被认为是开发商拿地相对保守的一年,但万科扩充土地储备步伐则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其不但疯狂在公开的土地市场上出价,还先后在湖南收购两家土地储备丰富的地方地产企业,其中万科收购南都这样的地方巨头,可以看作是200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转折的历史性事件。
也是在2006年,各地方政府土地供应明显开始放量,仅广州全年土地出让就达38宗,总建筑面积高达124.66万平方米,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高记录,比2005年高出了整整一倍。万科开始疯狂掠地,但凡是合乎口味的绝不放过,包括广州的“双限双竟”地,与“双限双竟”的政策导向趋同的是万科高层在“双限双竟”政策开始试点的同时为政策叫好。
万科显然看到了“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住宅的机会”。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