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已经过去半个月了,但一些品牌仍笼罩在阴影中。一个最明显的例证是,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的企业和品牌正在为自己的某些作为付出代价,千方百计寻找着可以挽回声誉的机会。其中一个重要的招术就是:用积极的文字去掩盖那些“不合格”、“上黑榜”等字眼儿。
就拿那个号称在美国市场上位居热水器前三甲的洋品牌A.O史密斯来说吧,不仅仍然经历着“假专利”指责的煎熬,而且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揭了老底:某款产品由于内部布线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要知道,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最怕的就是莫名其妙丢了命,“迷信”大牌就是看中质量无忧。失了面子的A.O史密斯为了重树形象,把召回、更换、检测等等措施都用上了,最后还通过媒体发布“复检合格”的消息,希望以“正面”压过“负面”。
这“复检合格”四个字可就耐人寻味了,因为“当初抽检为什么不合格”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回答。同样是这个品牌,为什么被抽检就不合格,在复检时就合格了呢?这就让人产生无穷的想像力:谁能保证复检时没做个什么手脚,或者对个别掌管检测大权的人展开了一点“公关”?
同样不幸的中国照明行业的名牌欧普显然比A.O史密斯要迟钝得多,事发多日根本没有做什么反应不说,记者问起来回答也吱吱唔唔,甚至在不得不出席某个研讨会时,派来的代表也躲在某个角落里不敢公开表态。这与其网站上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英雄形象”大相径庭。在其网站上,“欧普照明已成为照明业内公认的名牌”、“2004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罗列了一长串。就是这样一个“公认的名牌”,却犯了小儿科般的错误:一款产品“预防触电、机械强度项目不合格”。这同样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怎么就叫欧普这样的“名牌”给摊上了呢?
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欧普还有另一项殊荣——国家免检,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是2002年,2006年又登上“国家免检”红榜。这就让人更加疑惑。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所说,既然是“国家免检”了,为什么有关部门还要抽检?既然“国家免检”称号是靠质量拿下来的,为什么产品质量会这么脆弱呢?
A.O史密斯和欧普照明的表现,恐怕要给太相信“名牌”的消费者敲响警钟:无论是“复检合格”的宣言,还是“国家免检”的招牌,都别把它当回事儿。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