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关于房地产、资本的新闻与去年一样是太多。物权法、利率上调、广州单位自建房、公积金控制及普及等等。基于熟知的原因,开发商们特别是腕级的却依旧集体失声。极个别的只在两会时讲讲,不过却留给大家一个拼命把自己与红帽子粘上边的印象。
为什么需要红帽子,但又不敢理直气壮如任志强般说点真实的话,哪怕不一定都是对的或者错的?最近拜访了一些一线二线城市的开发商老总,整体感觉他们是一年比一年“牛”。心理极度膨胀,面对消费者、媒体、学者大多数处于不屑的心理:消费者是傻子,买涨不买跌,拼命把钱送到他们手里;媒体只要扔点广告就可以吹出无限多的“上升空间”;学者们说的都是空的大的,完全不懂房地产。自己俨然得意非凡,笑得掉牙,数钱到手软。转身面对有实权的政府部门官员时却立即呈现一副毕恭毕敬的“笑脸”。
这类潜规则本来不应该重复再渲染,但是忽然想到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内地股市、楼市风风火火,全民谈基金、谈股票、谈房价。香港不少投资者却“谈七即变”。1987、1997香港大股灾,楼市87萧条调整,97大灾。2007又将怎样?
今天我们面临一个集体透支的年代,国民普遍提前患上“富贵病”,纷纷透支自己的创造力及欲望;媒体在透支自己的新闻原则及良心;不良官员透支公民信任及权利责任,更多商人透支自己的道德及企业生命。这些透支共同形成社会的极度不安全感,而这些不安全感又反过来威胁着透支者们的每一天。
房地产企业更是如此。房地产业者充分利用了前面讲的所有透支行为累积了自己的财富,特别是在这三年时间里。当然,其本身也在透支着自己未来多年的利润及更多的潜在生产力。很多企业也许认识到这一点,但是,金钱力量是何等强大,更多企业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已然忘却透支后必定带来的恶果,而且将回报到他们自身,继续无所顾忌地利用社会各类的透支进行自身疯狂的财富敛积,即使这些财富很多都不可以见光。
透支的行为已经或还在发生,恶果也许暂时还未显现,但是如果不希望出现更多灾难及更大面积波及现象,房地产企业必须尽快寻找新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也许是政策的、民众的,但更多应该是由房地产决策者的阳光心态、健康的企业价值理念及信誉、无可替代的品牌和更多长期生存发展下去的开放进取的生命力构成。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