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领导,住的房子都已经200多平方米了,还在说买不起房,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昨日上午,贵州省省长、原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接受采访时,讲了一堆心里话。
林树森省长的这番心里话,虽是对广州的房市有感而发,但也具有普遍意义。最起码厘清了一个真实的谎言——虽然房价高企让人生畏,但领导说买不起房却不是事实。但如果公众将之狭隘解读为他对区长等言论的否定,这不免有些简单。事实上,林树森的心里话是对政府责任与市场意识的一种感性言说,是将官员对房市的态度作为其责任感和市场意识的最佳观照点。
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本来应由市场调节的房地产在其发展之初就存在着资本和权力利益合流的非正常推动,从而导致开发商利润和虚热的政绩齐头并进而公共利益被漠视的局面。房价高企成为资本获利和GDP虚升的必然。
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是市场经济初期很多国家都会犯下的幼稚病,符合亚当·斯密所描述的“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的人,是再危险也不过了”。当下中国房市的危险是,公众面临着房价高企的集体高消费讹诈和被资本权力不当结盟而造成的权利歧视。
另一方面,中央窥出了这一危险苗头。指导各级政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遏制经济发展的虚热。具体到房地产业,则是出台系列房控政策以激活政府的责任意识,自觉疏离同资本的利益关系,促使政府回归公共利益维护者的本体地位。
但谁能保证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回归到市场主导的理性状态?如果权力和资本依然若即若离,合流分肥,政府官员此时感叹房价虚高和抱怨自己买不起房,显然不够客观。因为这样的高房价并非市场价格,而包含着行政权力强加的剩余价值。
如果说某些官员承诺的本地房价下调基于严格执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并建立在行政公权理性回归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承诺是可信的,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如果说一方面继续同资本藕断丝连,另一方面又送出空洞的民生承诺,那显然无法让公众采信。因为公众的洞察力能够窥出这种权力“秀场”的伪善之处。
对于公众而言,权力仅仅剥离同资本的利益关系还远远不够。因为政府的公共责任决定了其不能是一个中庸的旁观者,而是公众福祉的提供者和保护者。表现在房市上,除了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公众提供透明的房地产信息,关键是地产商获得土地价格和建房的成本。唯有如此,公众才不至于被资本拟定的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滋生炒房的利益驱动,成为资本赚取利润的工具。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