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8日,记者获悉,深圳市政府为稳定住房价格再出新政策,决定对目前我市住房供应结构进行调整,将在近期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中安排建设15%的政策性住房(含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由获得该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商负责建设,房子竣工后无偿移交给市国土房产局。市政府指出,这类政策性住房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90平方米,由国土房产局按照我市政策性住房有关规定安排出售或出租。
开发商:不做亏本的买卖
万科地产叶光在接受焦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政府一些苛刻的条件,开发商不会完全买账,在商言商,开发追求的当然是利益最大化,15%的政策性住房及种种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此类住宅的门槛儿和难度,一些小的开发商,不会做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当然,也有一些开发商愿意来做,不是为了纯利润,可能是为了公司的形象和长远发展规划不异牺牲一些利益,做试点。这样的政策出台之后,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开发商走规模化的道路,加上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利润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只有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样也会导致地产商重新洗牌,小的开发商路会越走越难,有的就转型,“挂靠”在大的品牌开发商之下。总之一句话,无论政府出台什么的政策,站在开发商的角度上来看:最终还是要营利,没人会做亏本的买卖。
专家:与虎谋皮,政府做秀
焦点地产名博左苍右黄(左苍右黄博客,左苍右黄新闻,左苍右黄说吧)则有一番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政府“打包”出让土地,让开发商做15%经济实用房无异于与虎谋皮,执行起来必将困难重重。他指出:政府这样做是也是用心良苦,希望通过土地出让的刚性限制,让开发商的利润之手有所收敛,蛋糕也分给中低收入者一部分。但是,商业行为要追求利润,也许开发商在台面上不跟政府争,但赔本的事是不会干的,让开发商让步,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因为开发商不傻。1月31日土地流标也是一个信号,政府又想土地出让价高,又想房价限得低,还得无偿拿走15%,说白了,这是政府在做秀,做给民众看的,表示其建经济实用房的决定,但是开发商却偏偏不买账,执行起来会相对难一些,当然,要看最终双方的博弈,大家还是执谨慎的观望态度。
律师:对于85%的人不公平
对于取得15%政策性住房人的跟其他人共同享有小区的配套设施,业内律师梁峰在接受焦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出台这样的政策,也是想调控一下房地产市场,让低收入者有房住。相对于85%购买商品房的人来说,有15%的人享受了一些优待,他们确实会觉得不公平。因为这15%的低收入者,使社区文化有所差异。但是在中国,政府是统治者,市场经济不是绝对的,公平也是相对的,既然有人愿意买,前提是你必须接受这种不公平。中国的房产,就是政府与市场行为的结合。
购房者:经济房,什么人来住?
对经济实用房期盼了良久的购房者对政府此举仍持质疑态度,白领阶层的租房一族李小姐告诉记者:“对于经济实用房,真的没抱多大希望,也许这样的房子能建出来,但建出来后什么人会住进去呢,会是我们这些人吗?前一段时间网上不是有视频曝光说:北京的经济实用房住着老外,小区里停得车不是奔驰就是宝马,深圳会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也很难说。”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