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来,全市用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56.9%;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末的3.6%下降为2.1%,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4.3%;广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300元调整到330元……昨日,《政府工作报告》内闪烁着不少民心工程亮点。
报告摘要
积极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投入和援助工作力度,200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末的3.6%下降为2.1%,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4.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和残疾人等贫困群体救济力度进一步加大,低保工作实现了分类救济、“应保尽保”……筹集投入近15亿元,妥善解决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和社会申办退休人员参加医保,以及“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等问题。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大幅度减轻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成了220个村卫生站达标建设。加快危破房改造,四年共拆除、修缮、改造危破房76.9万平方米,使11039户居民直接受益。
在全国率先实行住宅用地出让“双限双竞”政策,规划建设新社区,投入15亿元建设廉租房,为解决中低收入和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创造了条件。对全市在册的141宗“烂尾地”和57宗“烂尾楼”提出了解决方案,目前已依法处理61宗“烂尾地”、47宗“烂尾楼”,解决了涉及52万人利益、长期困扰的历史遗留问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预计2006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达36221元,分别比上年和2002年增长7%和41.8%。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50.66元,分别比上年和2002年增长8.5%和48.3%。2006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四年来,全市用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56.9%。
解读
经济增长更富有人性化特点
广州市社科院专家彭澎:社会发展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均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也是使改革开放成果普惠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体现政府的关怀,使经济增长更富有人性化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是张广宁市长报告突出民生问题,坚持“富民强市”方针的体现。
广州房价上涨过快已经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全国宏观调控是否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控制房价上涨速度和幅度将考验政府能力。如果能保证工薪族能买得起房,能保证双特困户有房住,广州房地产的发展就是良性的了。“双限双竞”、廉租房等措施的出台,显然广州市政府是有决心调控房地产正常发展的。
市民声音
我们弱势人群很感激政府
房屋特困户:从9平方米小单间搬入三居室
胡义(广州市某事业单位职工):每次回到宽敞明亮的家中,我的内心都会涌起一阵幸福感。我和妻子是事业单位的双职工,十几年来,我们一家三口只能挤在9平方米的小单间里。我用木板弄了个小阁楼,儿子睡阁楼上,我们夫妻俩睡下面。2002年,单位要在我们原来的住处盖房,我们一家终于搬出住了十多年的“鸽子笼”,迁入了70多平方米的三房一厅。儿子长到18岁,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听说,今年广州市正在考虑和规划的“新社区”计划中,将再建一批“廉价屋”,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家庭能像我们一样,住上大房子、好房子。
低保户:民政部门设法减轻我们负担
潘海梅(低保户,家住广州市环市东路435号):2004年下半年,我确诊患上乳腺癌。老公没有固定工作,儿子在上小学,我们这个家怎么办?有次我偶然得知低保户家庭的孩子可以免学费,为了儿子能上学,2004年12月向街道递上了低保申请。在街道的帮助下,申请很快就批复,不久之后我住进芳村慈善医院治疗,每年可享受最高限额不超过2万元的医疗资助,自己只需要支付其中的两成即5000元。
民政部门按低保户家庭每人每月330元的标准,为我们每月补贴306元,全家人靠每月990元维持日常生活,虽然清苦一点也能挨下去。现在生活是很紧张的,但民政部门也想了很多法子减轻我们的负担,比如说因为煤气涨价给我们补贴了3个月的煤气费一共60元,慈善超市每年也会发票,让我们换米和油。政府能做到这个程度,我们这些弱势人群真的很感激。
下岗工人:钟点工每月挣千余元很满足
张亚娇(下岗工人,再就业做钟点工):我30多岁就下岗,学历连高中都不到,再找工作很困难。但日子还要过呀,女儿又要读书。我试过给人打零工、开小店,都不长久,很快就过了40岁,就业形势越来越难。后来听人介绍,找到了市妇联,那里有免费的技能培训,比如说家政、美容、销售、文秘等。我学历不高,但做家政很合适,服务行业需要经验丰富、体贴周到、刻苦耐劳的人,中年女性正好有这个优势。妇联又给我们安排很多场招聘,现在我做钟点工,只要踏实肯干,每月能挣差不多1000元,还能包一餐饭,我很满足。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报告摘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预计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245亿元,分别比上年和2002年增长6%和16.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7788.27元,比上年增长10%。四年财政共安排统筹资金69亿元支持中心镇建设,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产业和人口集聚及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
支农惠农的各项措施得到了落实:2004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2004年以来共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15万人;资助了2125名农村贫困户子女免费入读中专和技工学校;从2005年起连续三年市、区(县级市)安排49.6亿元,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初中建设工程;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市所有镇、村,2006年参合率达86.1%;四年共投入11.91亿元推进农村“五通”工程建设,全市行政村和一批自然村实现了“五通”,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近600条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面貌有所改观。全面清兑了历史遗留的4.9亿元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款,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解读
提高农民收入及教育水平有根本意义
广州市社科院专家彭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的重要任务,而广州作为一个大都市要在建设新农村方面探索一条都市型新农村建设的新路。
其中,中心镇建设应是一个亮点,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则带有根本性意义。
市民声音
村道全面改成水泥路面
江高镇大岭村村民杜有松阿姨:近几年村集体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如新修的武广铁路线征了村民的地,征地款再加上一些对口联系单位的支持,村里去年(即2006年)把村里面全部的土泥路改成水泥路,使村民出行方便了很多,下雨不再是泥泞路;以前村民反应最强烈的自来水管改造工程也利用这笔钱彻底完成,以前用的自来水管生锈了,一打开水龙头总是有股锈味,现在改造完工后水靓了,村里还邀请专家化验,水质全都合格。
由于大岭村与石井庆丰村100多年来的乡亲关系,经济富裕的庆丰村支持大岭村建成一个白云区最大的村级公园及一间崭新的小学,这间小学已经建好,村民的孩子下个学期即可入读。
虽然我们村的地理位置已算偏僻,但是也有多家红木家具工厂,村民只要不懒都能找到活做;前几年已经取消农业税,村民每年还能有几百元不等的分红,过年过节,村集体还会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派利市。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