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新浪、搜房的盛大年会都已在去年年末成为中国家居行业2006年的注脚,那么1月9日—12日由观点房地产业会员机构和搜狐焦点装修家居网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博鳌)中国居家论坛”则作为今年家居行业最早的盛事,聚集了全国家居、建材、装饰等行业内一大批精英,共同研讨行业现状以及发展之路,各家言论积聚在一起,透射出了今年中国家居将会闪现的七大裂变。
裂变一:
建材超市巨型化
百安居并购欧倍德,家得宝收购家世界,家福特区域性重组,建材超市业态近两年在中国可谓风云变幻,面对本土品牌推陈出新,国外巨头相继涌入,建材超市的发展态势将是如何?是继续在夹缝中生存?是最终退出中国市场的舞台?还是在逐步整合后形成强势渠道?
江苏新丽华企业集团总经理周天麟认为,与国外一样,规模是超市发展的根本,规模扩大可以争取更多的上游资源,因此无论是自身不断扩容还是大鱼吃小鱼式的并购,都是中国建材超市必然要经历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材超市将朝“巨无霸式”发展。
万家灯火装饰城总经理井然认为,无论是本土超市,还是洋超市,都应该符合中国市场的特点。他认为百安居在欧洲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通过大规模采购和物流的合理配置使价格达到最低,但中国竞争垄断的程度尚未达到欧洲那样的水平,因此无论多强、多大的企业,到中国以后一定要适应中国的国情。
即使像家得宝和百安居这样分别位列世界第一、第三的建材超市,仅仅只有十几个店可能不足以支撑其在中国的长期发展,即使是世界500强企业,如果不具备足够的规模效应,同样可能在中国市场被淘汰出局。
裂变二:家居卖场商场化
一说起家居卖场,总让人想到几块铁皮搭成大棚,人人叫卖的地摊市场,但如今的家居卖场已经脱胎换骨,不少实力雄厚的家居卖场,从形式到内容,都散发着高档商场的气息。
现代快报主编谷春林认为,现在的建材城、装饰城、家具城等已经不亚于很多城市的中心商场,他呼吁业界今后不要再使用“大卖场”这个称谓,因为家居卖场是在功能上日渐完备,经营理念上向百货商场靠拢,装潢设置上也与其看齐甚至超越了高档百货商场。
在京城,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等家居卖场不仅在体量上逐步扩容,品牌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装潢也越来越高端。这些家居卖场的商场化尤为突出,居然之家的尚屋家居生活馆为百货商场犄角旮旯里的家居生活用品开创了独立业态,完备了产品结构,红星美凯龙东四环店的绿色共享空间将整个卖场升级为首倡“舒心”的体验式购物广场。这样的变化让消费者也感受到家居卖场不再是杂货铺式的市场,而是让人能享受购物过程的家居商场。
裂变三:家居企业金融化
从2006年家居企业的引资、融资热潮可以看出,整个家居行业的触角在延伸,不仅仅是企业的生产领域在不断扩大,服务也在不断升级,随着海外投资基金大举进军中国,不少企业也开始在资本层面上扩张,和房地产行业一样涉足金融领域,风险投资、引进外资成了家居行业的热门词汇,未来将有更多中国企业走上金融道路。
安信伟光董事长卢伟光认为,过去家居行业是资本的“门外汉”,但时代的推动使这个行业不得不与资本相结合。他指出,木材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加之整个行业都处于重组、兼并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资本的作用,企业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扩张。选择有实力的投资企业除了能获得资本,还可以给国际资本市场带来上下游的作用,而这是靠企业自身能力无法做到的。
家宝网总策划仇百全以自己过去失败的融资经历告诫业界同仁,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万不可贸然玩资本游戏,要获得优秀的投资基金,必须做好积极的准备工作。
中房北美投资集团总裁黄培认为,如何玩资本归根到底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问题。“企业需要考虑其发展战略是不是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制定的?是不是做到了知己知彼?资本一定要用好,如果用不好,资本就是毒药。”黄培如此断言。
裂变四:品牌家具独立化
有人把中国最初的家具城比喻成“铁皮棚子”,它们只是一个展示台,用来完成与客户的交易,人们也只买家具本身的功能,但是随着人们的购买力、品位的提升,已开始追求个性化、多层次消费,不再简单地为了买家具而买家具。什么样的家具店更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呢?
标致家具董事长孙守江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今后品牌家具将从家具城中脱离,开出自己的独立展示店。因为现在人们买家具也和买其他商品一样,需要品牌,需要个性,还需要在购物过程中感受一种尊贵。尽管不少大手笔的家具建材城在业态、设施上都有了极大的改进,但中国早已经过了缺少家具阶段,家具城的舞台是搭建起来了,但却缺乏真正入流的好演员。“全国的家具城没有一个是晚上只要有一个顾客也开门的,基本在下午五六点就清场了,但如果是自己品牌的专卖店,可以为一个客人等,随时恭候,这样才能让客人感受到独有的尊贵。”
正因为如此,标致、曲美等品牌家具已经从家具城独立出来,开出了具有个性特点的专卖店,品牌后面的内涵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家具城“胜利大逃亡”将是品牌家具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
裂变五:设计收费必须化
家装设计到底该不该收费?老生常谈。设计师付出的脑力值多少钱?没有标准。此次博鳌论坛上,业界人士对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设计必须收费,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诚信,以及设计师和业主都是有利的。
南京美庭家居总经理徐振宇认为,付出劳动就应该有收获,只是不同水平的设计师有不同的收获而已。设计一定要收费,但是如何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雅典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聂剑平认为,设计改变生活,没有设计师就改变不了生活,“不收费根本说不过去,而且收费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广州珠江外资建设设计院主任王河指出,业主在支付室内设计费用时,可能更愿意把钱花在知名的香港设计师身上,而不愿意付钱给国内的设计师,因此要想靠设计吃饭,还需要国内的设计师练好内功。
裂变六:品牌联盟惟一化
如果说首都家居建材专业卖场联盟的成立催生了一种全新的企业之间的无竞争关系以及消费群重合的错位经营联盟模式,那么去年年底在北京成立的由宏耐地板、蒙娜丽莎瓷砖、意风家具、TATA木门、佛罗伦萨散热器、欧派橱柜、箭牌卫浴、现代整体吊顶组成的“家居八大件品牌联盟”则掀起了家居圈的联盟热潮,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在其他地区复制这种模式,然而,仅仅是模仿就能够产生效应吗?
作为“家居八大件品牌联盟”理事长,北京宏耐嘉业建材有限公司总裁李卫在论坛上表示,“八大件”品牌联盟并不是轻易能够复制成功的,除了这八大品牌的产品定位相同,能够完全实现错位营销以外,更重要的是八大企业的老总还有类似理念和共同语言,这确保了联盟无论是外在还是内部都更加牢固,但这也是其他联盟无法复制的。
未来的趋势是,企业联合出击将成为家居行业的一道风景,但只有富有特色,并且掌握独特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品牌联盟才能真正实现品牌联动的效应,惟一的也是更有价值的。
裂变七:家居掌门年轻化
在过去的家居界盛会上,露脸的多是德高望重的企业家、专家,如今的家居行业,争夺话语权的更多的是少壮派。业内有专家曾表示,30到40岁的企业掌门人正在成为家居行业的中流砥柱,整个行业的经营者将呈现出年轻化态势。
这种态势在此次博鳌论坛上得到了充分印证。北京国安佳美家具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全胜、家居易站总裁齐跃、北京斯普丽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宇等一大批企业老总都是家居老板中的新势力,他们中甚至还有上世纪80年代生人。
尽管年龄上呈现年轻化,但他们在思想上不仅拥有成熟与智慧,经营上还具有更多的创新意识。论坛上他们气宇轩昂,言谈中流露出干练,作风上透露出敢拼敢闯,同时在前辈、专家面前,他们虚心求教,在同行中态度谦和,这些都昭示着他们将是未来中国家居行业的主人,他们将为家居行业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