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运动!
2005年宏观调控后的市场观望在年后结束,北京、深圳等地房价上涨的信号突破了媒体所能最后容忍的底线。媒体的目光开始从华远集团主席任志强的“贫富分区论”转移到还在飞涨的房价。北京市民彻夜排队购房被媒体描写得惟妙惟肖,北京一个楼盘面对飞涨的房价甚至提高了房子的定位档次,重新进行楼盘装修,开发商信誓旦旦地表示:原来的客户目标定位已经不适合楼盘目前的价位。
在任志强这样的房地产界的公众人物的话语与房价的双重刺激下,一场运动开始了。
2006年4月26日,邹涛在深圳奥一网上和自己的私人博客上公开发表了一篇《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号召市民们持币待购,对抗炒家。行动所卷起的风潮迅速成为运动。
邹涛在公开信中写道:“我们不能再视而不理,我们需要积极的行动,在此,我再一次强烈呼吁并号召广大市民,深圳楼价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就坚决不买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近3年之内不要买房,您要做的,只需要持币观望,等待就可以了。请大家支持我的呼吁,请大家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行动中来。”
4月27日邹涛在奥一网特地开辟了一个“不买房行动”的博客,并介绍了3种参与“不买房行动”的方式:在博客签名,致电邹涛本人,或发电子邮件。公开信引发的热烈反响出乎邹涛的意料。不到6个小时,该文的点击量就达到了1717次,并以“网络速度”被转贴在各大网站。紧接着邹涛的倡议被各大网站转载,新浪首当其冲,“不买房运动”的网络阵地开始从“奥一网”转向新浪,并开始向全国蔓延。
一批“不买房运动”的QQ群建立与网站起来了,“不买房运动”从深圳蔓延到全国。网络倡议也上升为实际行动,5月3日,深圳房交会因邹涛的不买房运动而受到关注。5月9日,深圳市领导会见邹涛。
邹涛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倡议的“行动”变成了运动,作为其中的参与者邹涛自己一旦卷入了运动的漩涡便不可收拾地被运动卷起向前走。邹涛进京,在凤凰卫视的推动下与潘石屹对话,紧接着,邹涛提出了要见总理的要求。作为不买房运动地领导者,邹涛一直孤独地走在前台,对话媒体,对话政府官员,联系运动支持者。
邹涛明显已经在突如其来的运动面前无所适从,在他从未经过的场面面前他越来越理屈词穷的面对各种责问,只凭一种莫名的信念与“房奴”代言人勇气向前走着。面对潘石屹的从容,邹涛最后只能用开发商暴利,开发商不道德之类的话来驳斥潘石屹早已准备好的种种数据,那种挣扎式辩驳。
舆论由对邹涛一边倒的支持转向了争议。不买房运动的喧嚣最终为宏观调控的声音所淹没,房价依然上涨,邹涛黯然的退出了2006年的舞台。
放弃生活
终于买房子,但是生活改变了。
大多数的“房奴”在面对买房的选择的时候都会开始盘算如何放弃自己的生活。
五一黄金周,赵西带着妻儿在广州近郊转了一圈,“要是不买房,节假日,我们都是飞来飞去旅游的,哪里会老老实实呆在附近呀!”
赵西与房价的抗争持续到2005年2月结束。东圃片区,97平方米建设面积,加一个露台。
“现在我是地地道道的‘房奴’。”有些无奈,首付30万元后,赵西每月还承担着6000元的按揭款,远远超过了他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样的生活要持续5年,赵西没想到过会这样。赵西与房子对抗了十年,即便是在广州房市最为暗淡的时候,从事媒体,颇懂房地产的他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未必真能看懂房市。评价不买房运动,赵西现在很衡量得失。
也许如莎士比亚所言,这成了一个命该遭遇的年代。
邹涛和他的不买房运动似乎在表达这购房者本身期望参与到房价博弈当中去,但事实是即便一开始便是理性的提倡最终可能面对的是非理性的推动,于是运动最终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
购房者的弱势却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之一,他们无力决定那日渐远离自己的市场。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