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中共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陆志远先生进行演讲并做大会的闭幕词。有请!
陆志远:谢谢大会主持人宋娜女士。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在北国大雪冰封的时候,来看三亚热带风光。今天学者、专家和企业的老总欢聚一堂,研讨地产的高端课题。上午江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发言。我来得比较晚,听了一些观点,确实很受启发。我记得论坛也举行过,当时我在博鳌。我代表三亚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本次论坛是高层次的论坛,也是三亚城市名片重点推荐之一,把三亚名片的整个推行过程作了介绍。我相信大家对这个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个时间,来自国内外的精英聚首三亚,展开演讲的讨论,在会上颁发的06年城市动力的大奖,不仅对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和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进一步推动三亚的旅游建设、城市建设产生极好的影响。
因为大会的安排,在这里进行闭幕的演讲,主要是针对三亚发展思考的观点和各位讨论一下。
一个是三亚的总体规划的结构。
如何看待三亚这个城市,在总体规划中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三亚是我们祖国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城市,面积不大。最有特点是海岸线,有非常曲折的带有19个港湾200公里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有一万八千公里,海南有12个靠海,三亚占的海岸线是最长的,海岸的资源非常丰富,在20公里的海岸线,占了大大小小的岛礁,有的可以开发,像蜈支洲岛等。有一些是大海的潮汐变化形成的,不能进行建设。现在城市常住人口是52万,主城区建设25平方公里。三亚的地形从陵水北边进入三亚,背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川,其他城市趋势是南高北低。城市的地域发展是狭长,东西长,是91公里,南北厚度是51公里。独特的地形,构成了三亚城市的特色,就是山、海、河、城。就是四位一体。山就是连绵起伏的从亚龙湾开始的,以西是靠山。进入乐东,到崖城,北边是山,南面是丘陵地带。
为什么三亚给人灵感,给人气势。很多内地的城市很有特色,但是他没有山。从何来说,从田独来说,有两条河流,由西向东流入大海。两条何形成Y字型。河,使三亚动,就形成了树林,联绵不断,上千亩的红树林区。让群山融入大海,与晴空丽日合成一体,所以是海天一色。所以三亚发展得很快,一天一个变化。很多朋友、企业家半年不来,来了之后眼睛一亮。规划之后,城市人口要达到60万,用地达到52万平方公里。现在城市人口仅仅是26万。建成区是25平方公里,是2010年达到的一半。所以发展的空间非常快。三亚产业的目标是国际热带风景旅游城市。
今天大家看到三亚的变化,归功于历届三亚的领导,把三亚定位为旅游城市。如1984年建为县级市,1988年初建为地级市,短短22年时间,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滨海旅游城市,与这个定位分不开。历届市委市政府紧紧咬住这个目标,才有三亚现在这个面貌。如果当初搞了工业、房地产急功近利的属于当时的时代潮流,放弃三亚的战略发展产业,那么三亚有可能不是今天的面貌。既是国际性开放性热带滨海,是我们城市非常大的特色,也是未来发展中确实不可丢掉的元素。
展望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在四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科学提升规划滨海城市的品位。在这当中,从东部海棠湾、亚龙湾是度假休闲的特色。昨天会见的香港发展局总干事是第一次来,我是很惊讶,香港大家知道,每年到香港旅游的是2000万多人次,这位干事第一次来三亚,来了之后豁然开朗,我们中国还有这么好的宝岛,对于三亚的整体来说,如何满足高端游客的需求。如何提升旅游业的附加值,如何打造三亚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品牌,都是我们的精品。
亚龙湾已经开发完了,在二线还有一定的地产。接下来是海棠湾,国家海岸这个概念非常宏大、定位严谨,它是相当于四个亚龙湾那么大。可以想象海棠湾规划建设以后对于整个海南岛一省两地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提升是非常大。亚龙湾主要是凸显度假。
旅游业是什么,是生活价值观念的概念,生活价值观念的提升。以前生活没有温饱的时候,不可能想到旅游。刚刚满足温饱的时候,也不可能会休闲旅游。所以说,旅游的产业随着生活、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收入的增多,对人们的心理、生理、生活质量、方式整体包装的产业。三亚选择这样各产业,满足小康社会构建中的不断高端需求的满足。像凤凰岛,目前来说是中国已经建成开始使用的最大的国际运营码头,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可以停在这里。凤凰机场是客运港,我们不仅希望人进来,更希望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富裕起来,到世界巡游的时候,这样的码头可以支撑我们的未来的梦想,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更看重凤凰码头把中国大陆富裕起来的人,通过三亚桥梁从黑龙江、新疆、北京、上海汇集到三亚,登上邮轮去巡游。
从观光向休闲转变,我们如何提供相配套的硬件,配套的服务软件完善东部的旅游区。西部是有天涯海角、南山、大小洞天特色的观光旅游。这一块是动感的三亚,让人来了三亚以后,住在亚龙湾、海棠湾可以向西部观光我们的民俗、佛教、海洋资源、生态奇观。北部,发展农田特色的热带高效农业,热带的雨林、花卉、瓜果。在靠山的地方适当做高端的房地产,把滨海变成旅游度假的地方。
第二,合理的规划三亚主城区。
在三亚湾和大东海的建设中,把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持安静的、山、海、河、城的城市结构。昨天《海南日报》也讲,归纳一千亩的保护林,要积极的保护,开放的保护,开放不是开发房地产。该种树就要种树。像加拿大人不多,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土地,凡在低洼的地方,沿河都是步行的地方。三亚要给人留下私人的空间,留下生养休息的空间。所以要把红树林保护好,通过红树林保护水土流失。没有红树林的地方采用硬性的方式保护。利用红树林把东西方的景观保护好。不要简单的说,总和海口比,海口是南渡江,他的资源和三亚有差距,三亚的红树林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的淡水没有受污染,保护好这些资源就是保护好了三亚的自然资源。
第三,积极推进三亚旧城的改造。
逐渐使其成为三亚旅游的中心。在几年就曾经提出,把人口引进三亚。让三亚这个城市留得住人。晚上在亚龙湾比较单调,丰富的业余生活没有,如果各个酒店要做小而全的配套投入太大。因为消费的人群有限。现在在亚龙湾的中粮集团已经对休闲区投资了6000万,招商完成以后,就成为亚龙湾公共休闲区,滨海的酒吧沿着亚龙湾的内湖,不到两公里,可以围湖走一圈,也投入酒吧、茶艺、美发等。在大东海也做了一片,从珠江花园酒店,到大东海的滨海长廊,模仿泰国的。晚上很多俄罗斯、韩国、日本人拉家携口,都在这里消费,主要是咖啡、啤酒、烧烤。把人引进城市的聚集点。在时代海岸也做了酒吧街,晚上青年人特别多,很喜欢那种氛围。在三亚湾也规划一块以酒吧为主的文化区。解放路也有很多,解放路的步行街、茶艺、烧烤。这样就把本地人口物质逐步丰富;外地人口到三亚之后感觉有品位、有文化。
三亚这个城市要发展,仅仅靠自然的风光是不行的,这样的风光看一次、两次足矣。三亚的风光不是不丰富,我们在挖掘、保护、拓展、发展当中如何让他有生命,如何让他长久的有吸引力。做到每个街道、路牌、候车厅、胡同角落都有文化。像在昆明的梧桐树非常漂亮,每次下雨,加上两边古老的建筑,让人联想,让人能够畅想,你的事业、爱情、未来在这样一个城市,才真正有魅力。所以三亚在文化、旧城改造中如何有魅力,即使文化不足,那么我们怎么去做丰富它的文化。
第四要高度重视三亚新农村的建设。
现在困扰三亚发展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现在正在增创国家卫生城市。在创新中,我们感觉到三亚必须要极大提升城市、农村的素质。我们有四A级、五星级的宾馆,但是老少素质、贫困的人口、还有藏污纳垢的社会治安,就极大的妨碍三亚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发展。相反拉了三亚发展的后腿。现在也提出要开发四级化。
一个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三亚不大。就是六个镇把城市的基础设施联合起来,我们是有能力的。如何把钱用好,在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村享受到路、桥、电、气等等,把我们的文化所带来的资源共享,共享文明,或者共享发展程度。从去年到今年我们投入了很多钱,我们投资了2.6亿,这是不少的钱。省政府在那么少的财政上,拿了2.6亿来建设。
第二就是产业结构与城市并轨。像热带的高效农业如何发展成为旅游农业。城市的小镇如何让他成为参观的资源。还有像我们做的兰花产业,大家都看了一下,这个是档次很高的。兰花产业既是经济,我们已经做了第三届,品种非常丰富,首先是农业调整的成功。兰花按照旅游的方向来走,有星级旅馆接待的人数,可能到三亚过夜人口超过600万。兰花产业丰富了旅游内涵,旅游又为兰花产业搭建了平台。兰花是文化,花多美,多么的漂亮,内涵多么的深刻。在兰花的面前我们所思、所想、从花中得到的启示,提高市民的素质、农民的素质。所以兰花产业是产业结构与社会的定位问题。
最后就是社会保障。
像农民花十块钱就可以看病。这是农民千年不知道看病报销是何物,现在可以了。还有就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的收入一个是绝对收入,过去的农民一个是两分地,打工出来的收入弥补农村的收入。这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三亚在未来的发展中考虑的问题。
总体上来说,三亚在未来发展投资当中,十一五期间我们准备固定资产完成要300亿元,我们明年可以超过100亿,所以三亚总体上来说,发展空间非常大。一个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资源的多元化,社会需求非常旺,旅游投资保持非常旺盛的势头。所以说三亚是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回报的热土。今天通过这个会议,希望在座的地产商、全国各界的企业界的同仁,包括专家、学者、媒体能够看好三亚。我到海南岛16年,是热带明珠中的翡翠,是三亚旅游中皇冠上的明珠,如何擦得更亮,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让他成为中国、世界上热爱和平的度假人士的天堂,这需要我们共同打造。今天在简短的时间里谈一下对于三亚发展的一些看法。
不足的地方,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开会。第二次带太太、小孩、父母来。第三步在这边买房、置业、养老。三步能够给你提供理想天堂的地方,可以使你实现理想的地方,实现最大效益的地方。
主持人:谢谢陆市长,又对三亚进行了一番宣传。今天很多的嘉宾来到美丽的三亚,发表了很多的精彩演讲,对三亚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金玉良言,在此非常感谢大家!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使三亚变成人见人爱的三亚。我们“城市·观点论坛三亚行”就到这里。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