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下午好!首先是演讲,第一个为我们演讲的是厚土机构主席林少洲,演讲题目是:城市文化发展专题。林少洲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习。1991年进入万科,历任《万科周刊》主编、上海万科副总、北京万科总经理等职务。两度使陷入危机的万科项目起死回生并创造销售奇迹,在地产界拥有广泛影响,有“地产少帅”美称。2002年3月创立厚土机构。
林少洲:大家下午好!我的电脑丢在飞机上,还没拿回来,所以没有PPT可以看。昨天晚上看了资料,做一些考虑,没有特别的准备,我的题目是对三亚人文环境建设的几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三亚人文环境建设的意义。三亚大家都知道,这个城市就是大海、阳光、沙滩。更多的东西,可能大家一时半会想不起来,还在形成建设当中。就像上午三亚的领导谈的那样,现在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我觉得他们这样的界定和自我认识是很清醒的。目前三亚的城市环境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三亚和中国的西部目前处于同样的阶段,都处于卖自然资源的阶段。这里所销售的,他的吸引,无论卖阳光、沙滩、海岸还是卖铁矿、煤矿都是自然资源。这是发展的第一阶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三亚这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也做了很精致的产品,特别是亚龙湾这一带。从大的方向来看,我觉得未来思路把自然资源利用和人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三亚才可以取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昨天,我作了一些功课,把三亚的城市名片一一看了一下,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城市名片的归纳里面,比如说第一个就美丽说三亚。这里选入735条所谓城市名片的表述。其中,我发现就文化谈三亚,只有35条,是最少的,只是就美丽谈三亚的零头。其他三亚的特点,就福寿可以列出50多条,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个现象本身把三亚的某种现象表述出来。如果单纯依托于阳光、沙滩、海岸自然资源,像上午的嘉宾们对话里面谈到的,它可以让人来,但是留不住。我想三亚不能成为睡懒觉的天堂,就是来了不想出去。所以我想要美丽的沙滩,不要文化的沙漠。三亚在这里,可能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也只有文化和天然环境的结合,形成好的度假产品,才能产生休闲度假持续的内容,才可以把人留下,有回头客的可能性。这是关于三亚的人文建设非常关键。
我们知道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滨海度假区,像夏威夷,它靠的不仅仅是海,大家知道草裙舞。因为草裙舞记住了夏威夷。包括泰国,他的人妖文化。这也算是一种特色,一种区域文化。所以我想这方面,走马观花,对三亚文化的梳理是需要花很多功夫的事情。我只是做一些自己观察谈一下。我觉得三亚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像海洋文化,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但是关于海洋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包括蜈支洲岛。不仅仅是看一下海,深度开发,有很多产业化的机会,包括把人气下来,提供给旅游者很多内容的机会。包括山地文化,其实山地里面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包括雨林。雨水很充沛、植被很丰富。民族文化,有彝族、苗族很多民族。像云南就是卖的是民族文化,三亚也有,但是现在很难看见。
比如说,民俗文化。海南也是当地原住民历史悠久,而且现在原住民也没有受到太多的现代化影响。还有很多的民俗,我是学社会会特别感兴趣,原始的宗教,像巫术。我有两个叔叔在海南住了很多年,他回到家给我们讲黎族的巫术,如何的生动,听得我毛骨悚然。我想大都市人,对于巫术一定充满很浓厚的兴趣,很强大的神秘感,有魔力。我想这方面的资源。昨天我和酒店的小伙子们聊天,我问黎族的巫术是不是真的?他说是真的,中了巫术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在民间有积淀,有很多的案例。包括佛教,南山已经做出很好的案例,产生很好的效果。包括道教的养生文化,大小洞天我已经去过。现在我和都市精英有关的就是养生文化,我想不能只是作为一个景点,包括他的福寿,这里是长寿的地方,包括如何养生,像都市人亚健康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植被、地理,我来的短短几天时间,感觉三亚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应该下大力气去挖掘,形成很丰富的文化植被。不仅仅是这里有天然的植被,各种树、草,根本不用施肥长得很好,我觉得文化植被也应该培养。
这里只能简单讲,对于文化要立足要现代。包括巫术,在原始是一个功能,一定要维护原生态。如果国际化的旅游景点只有原汁原味。要用开发去保护,如果不开发的话就绝种了。开发的话,有更多的财政能力保护它。保护开发是不矛盾,应该是良性互动的。
我想三亚整体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根很好的天然资源、气候资源结合好,三亚从单调走向丰富,应该从风景型转向风情型。从美丽型转向魅力型。现在是看风景,静态的看,看起来很漂亮,里面没有内容,没有风情。很美丽,是静态的美,但是没有魅力。我想三亚业面临转型。
第二点,创造三亚度假休闲产品的热带雨林。尤其是在北方,南方人没有感受。因为我本身是广东人,在我老家和三亚差不了多少,一年四季差不多,结个冰冻就印象很深刻。第一次去华北看着白杨树印象非常深刻。在北京很多的绿色隔离带都是白杨树,北京叫“片林”。在南方,你看不到会有这样规模的“片林”,他的植被非常丰富。在国内大家印象很深刻的是西双版纳,靠原始森林,维持很多年的旅游人气。用这个进行比较三亚现在的度假产品。今天和朋友讲,到这里住了三次,对住的酒店基本没有印象,同治化很严重,对喜来登的大堂还有印象。住了两三个酒店感觉就是一个。大家只会关注一片,不可能会关注一棵树是怎样的。应该是像关注大榕树一样,这里有很多的文化内涵,我老家管榕树叫“神树”,可以赋予很多的文化意义。三亚的休闲度假产品,包括酒店,应该有更丰富的个性。
大量的有个性的酒店群,每个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主题,有鲜明的特色,住了这个,对别的酒店会有遗憾,形成个性产品的系列化。这里要强调产品研发和深度策划。
像刚才讲的,来三亚度假基本来这里就不带脑子,脑子留在大城市,来这里人就懒了,一片空白,但是也不能不干活。这里真的需要一批让人印象深刻,个性很鲜明的着重深度设计的有产品差异的度假产品。这样才能为三亚的持续发展带来生机。包括这里关于文化内容,这里要重视文化运营商和产品开发的意义。
最近,我的同志里面有在嵩山少林寺盖禅棚,所以我一直在研究少林寺,他的方丈是非常丰富的运行商,他靠旅游门票、演出收入,他是文化地产。最近在网上招聘和尚,月薪一万,会念经优先录取,不会念经可以培训。天下的寺庙千千万,但是少林寺现在火,和运营商有关系。像酒店一样,酒店的管理集团也是运营商的角色。所以要高度重视能够有客源能够创造产业意义,在产业链上有丰富运营能力的人。不仅是要盖房子,后面要有持续的力量去支撑。
第三个建议,要开发三亚高质量的夜生活产品。三亚白天是非常美丽的,晚上是漆黑一片,两年前,看到三亚就说三亚没有夜生活,没有事干,吃完饭就回酒店睡觉。这几年我去过成都,和那里一个朋友对话非常有意思。他说很忙,他说一句,这件事做完我不做。我说你没事干干什么?他说我会忙于休闲。这个话非常有意思。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休闲本身就是懒,但是他会忙于休闲。我也相信他在成都肯定会忙于休闲。一个非常忙的人,根本空不下来。其实这种是非常高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三亚,我们不能只能有白天的活动内容,既然游客来了,重要的消费是在夜晚。如果让他白天消费,晚上没有消费的环境这是非常可惜的。三亚目前来了350多万游客,超过了西安的临潼。但是人均消费是1500块钱,国际游客近年来了29万多,人均消费3000块。其实来三亚光飞机票多少钱?来了不在乎多花几千块钱,但是没有消费的机会,消费的产品。所以核心的问题就是夜生活太单调。三亚一定要重视夜晚开发。上午讲三亚起步比较晚,起步低,都是一个个点,一个个的酒店、住房,公共场所、产品非常缺乏。我觉得这里大有开发的余地。
在三亚白天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去看海,去沙滩享受自然的优美。夜晚是人和人的对话,人和人的关系。三亚的先决条件也很好。由于经济的门槛,来三亚游客的质量非常高,可以胜出丰富多彩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这样特定的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做出很有价值的事。如何创造一个三亚的夜生活,有三亚特色。这个可能是今后开发的要点。比如说他的休闲,在北京是酒吧。昨天我也去时代海岸的酒吧,感觉大部分还是本地人,游客参与比较少,那种环境不太适合游客,节奏非常强烈。我想应该是休闲的夜生活,节奏很慢,那个节奏很快,很刺激。包括演艺,现在很多旅游景点,包括深圳的华侨城。像养生,从国际上通用的SPA,还有很多的养生产品。来了七天不让他享受养生文化的洗礼真是太可惜了。因为人群高端,对精神文化活动有强烈的兴趣,来了这里之后没有俗务缠身。
由于时间关系,把浮光掠影的观点讲完了。祝三亚成来了不想走、走了念念不忘的好城市。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