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博会人气跌 深圳市民多是持币观望

http://www.blogestate.com   宋元晖   2006-10-08 09:14:08   来源:[ 传媒 ]

  研究人士称购房者趋于理性建议改“交易”为“交流”   

  黄金周楼市 

  “国庆出游人多车挤,不如逛住博会‘恶补’楼市信息。”“十一黄金周”首日,深圳市民们抱着上述心态拥进会展中心。本届住博会改变前两天的冷清,终于迎来首轮参会人潮,但参会市民多数是持币观望者。

  2006中国(深圳)住宅产业国际博览会从9月29日开幕,为期5日。虽然正逢“金九银十”的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相对于往届的盛况,参展商、市民、研究人员均认为本届住博会人气大不如前。研究人士认为基于大型房企抱团缺席、市民理性消费持币观望,建议主办方考虑今后住博会变“交易”为“专业交流”。  

  国庆迎来首轮人潮

  会展中心1号馆住博会现场,场馆的过道上还空空荡荡,展位前接受咨询的礼仪小姐也不时打着呵欠。

  10时开始,场馆里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人潮。多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展位前渐渐聚集了咨询的市民,有的展位前甚至还排起了20多米的长龙。

  市民郭先生即将首次置业,他早早做了功课,专门锁定福田区的新楼盘,“我平时是做室内设计的,对住博会是早有耳闻,国庆提供了一次让我了解楼市动态的信息,逛住博会是黄金周前三天最主要的任务。”

  到中午,越来越多的参观市民让整个场馆有了接踵摩肩的感觉。一家参展的楼市顾问公司职员董先生说,“参观人数比前两天多了好几倍,昨天站在馆尾还能一眼看到馆头的大门,过道上差不多是空的,但今天的场景有点接近往年的盛况了。”到中午,由于参观市民众多,场馆附近的停车位也因此显得紧张起来。

  “往年这种场景在开展首日就会出现”,一名业内研究人员表示,以本届展会首日人数为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50%”。

  专门从云南来深圳参加住博会的毛小姐也感觉“不是很热闹”。前日,在云南从事房地产业的毛小姐和她的同事一行飞抵深圳,就为了利用昨日参观住博会。在她眼中,今年最大的不同是参加的地产商越来越少了,参观的人也少了。

  不仅是参展商和市民有类似感觉,一些研究人员也提出相同的观点。深圳房地产研究人士半求在其个人网站上撰文认为,本次虽然仍有中海、金地、振业、富通、佳兆业、富春东方等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参展,但一些以往长期参展的“大牌房地产企业大量抱团缺席,成为本次交易会不能不面对的尴尬”。   

  持币观望者占多数

  昨日参会的市民虽然人数较前两天明显增加,但在众多参展商工作人员推荐声中,持币观望者占了多数。

  虽然一直在多个楼盘前详细了解情况,但政府公务员曾先生一再表示“只是来看看”。他认为,目前深圳新楼盘仍然价格虚高,而且短期内房价的虚火不太可能降下来,因此他表示至少观望半年左右。

  和曾先生有相同看法的市民不在少数,有些人是在参加住博会了解市场动向后,更坚定了观望的态度。带孩子一起参会的市民郭女士说,很想在关内拥有一套住房,“但今天来看了一圈,觉得价格不太合适。只能再等等了,希望房价有下降的可能”。

  参会的一家楼市顾问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连续对参加春交会和住博会的市民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是初次置业,而这部分人普遍认为楼市风险在加大,虽然也有购买意向,但持币观望心态更多一些。   

  人气跌反映购房理性

  对于住博会人气有所下跌,深圳房地产研究人士半求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并非坏事,体现消费者在房地产消费上更趋理性”。

  半求表示,以往赶集式的房地产交易展览会有其存在的历史意义,以往的购房者不具备房地产方面的消费技能,因此需要这种交易式的展会来引导。

  但随着楼市的发展,房地产越来越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目前的消费者在房地产消费方面都趋于理性,以往那种集中交易展览会的吸引人气度有所下跌也比较正常。

  他认为,房地产展会在全球都很少是交易型的,更多是专业交流性质的,因此他建议住博会主办方,可以考虑把以“交易展览”为主的办展方向改为“专业交流”。

原始出处:[ 南方都市报 ]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观点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

评 论comment
正在加载评论,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