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其他 >> 正文
    中国房企面临“新市道”
    https://www.guandian.cn吴晓波2006-07-24 14:28:30来源: [ 第一财经日报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关闭

      经历2004年的高速发展,走过2005年宏观调控的风雨,踏入2006年,无论是已经出台的“新调控政策”还是蓄势待发的更多“地产新政细则”,使得地产市场的拐点陡然出现。这样的情势下,市场转型在所难免。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秦朔认为,在转型时期,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从乱到治,从低门槛到高门槛,从以“潜规则”为主变为以刚性规则为主,而且消费者的缺位将变为以消费者为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将得到有效解决。这一情况下,地产公司从金融、拿地及市场营销的策略都必须有所改变。

      “我们的话语权是否太多了”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房子都是廉租房,一次房改把几十年的廉租房制度全部取消,必然造成缺位。缺位就要补位,因此这次调控增加了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的供应。在过去几年,由于居民存款与银行贷款之间的落差太大,这么多人民币供应的情况下,房地产的投资功能被强化,实用功能被弱化,在转型期的房地产市场上,将形成投资功能和使用功能进行结合。“中小户型”和“中低收入”将成为这一时期市场上的关键词。

      从开发商的发言来看,他们大多已经开始接受转型时期新的产品开发方向的现实,并开始反思以往的话语权以及文化营销模式。

      厚土机构主席林少洲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到了整体的洗牌阶段。在这个时候,开发商集体要反省,“我们的话语权是不是太多了”。作为最近20年分享比较多的既得利益群体,他呼吁在转型时期开发商要适度地把握自己,在社会整体秩序上,要有新的觉悟和新的境界。

      深圳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认为,以深圳为例,现在深圳的土地开发已经难以为继,1000万人口里有一半人口住在农民房亦并不合理。但他强调增加小户型的比例,必须重视规划的合理性和规则明晰问题。过去地产商的路径可以归纳为:针对一些富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产品的升级,来提升整个房地产的发展,用先富的阶层,成为市场的发动机。地产商不断地创造出升级的产品,满足市场提升的要求,市场与楼价螺旋式上升地循环。但是在转型时期,这条路开始走不通了。对小户型的技术研究必须提升到日程上来。

      北京家春秋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岚则认为,从前开发商过于强调房地产楼盘自身的需要,通过过度的文化包装而卖出更高的价格,目前楼市高房价论泛滥,是由于“豪宅文化”过于大行其道,房地产业的市场导向如今已经不能单纯追求产业化增长,而是要更多地考虑到民生责任、社会责任乃至企业公民的责任等。

      上市公司寻求更多元化融资

      内地房地产业龙头万科集团的总经理郁亮认为,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对于开发商来说,单一的融资渠道是不够的。万科目前已经开始迈向国际化,将开发更多的融资利用工具。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讲,资金密集型的这个特征越来越明显的话,显然需要更多的融资工具。

      “大多数开发商用多元的融资工具是很难的,关键是'信'字,就是透明,让人一看就明白”。“钱,都是爱富嫌贫的,银行会是下雨天把雨伞收走了的,做得好才可以得到资金帮助”。郁亮认为,财务机制透明以及公司实力,将成为今后开发商能否获得融资工具多元化的两个前提。“如果做不好,国外、国内的钱都不会来。”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地产研究部主任孙希灏表示,未来海外资金将通过向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内地房地产公司的特点是行业集中度不高,基本没有大的公司,万科是最大的,市场份额也就是1%左右。不像香港、新加坡的那些大公司市场份额是5%、7%。但正因为他们的市值目前都被低估,未来还会有可观的增长空间。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