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蓄势待发

http://www.blogestate.com   山西房地产门户网   2006-06-10 11:38:36   来源:[ 传媒 ]

  转型年代,房地产行业何去何从?

  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蓄势待发

  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年度盛事,有房地产顶级思想论坛之称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将于7月3-6日再次在海南博鳌拉开帷幕。

  2006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主题定为“转型年代的中国房地产”,共话“和谐中国,地产未来”。未来:一个怎样的地产江湖?

  走过2005年的宏观调控年,进入2006年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了更为精彩纷呈的格局。历经2005年宏观调控后,房价不降反涨,以北京为代表,全国房价涨声一片。而与此同时,有关新的宏观调控的猜测甚嚣尘上。蓄势待发的新宏观调控政策为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不安与喧嚣。

  经济变奏,危机四伏,继央行率先加息之后,是更多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出台,还是又一个“地产新政”?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之下,在外资越来越多的将投资目光投向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时候,在房地产行业内部喧嚣着新一轮洗牌的声音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业将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又一次凝聚国内外地产精英和学界精英思想,集体发出他们的声音。

  强强联合:一个顶级论坛的延续

  2006年(博鳌)房地产论坛将由论坛的创立者,观点房地产业会员机构联合《第一财经日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共同主办。再一次延续了博鳌房地产论坛由行业协会、主流财经媒体和专业组织机构的强强联合。

  秉承自由思想的表达与观点碰撞的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传统将再一次在本次论坛上得以延续与升华。2006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将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空间,交流与碰撞将延伸到论坛期间的每一个空间与时间。而地产精英的演讲与对话将更为集中的探讨转型年代的中国房地产各个层面的解读。政策解读、金融突围、地产供应链的整合……专业性与思想的结合将把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推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

  风尚大奖:产业链品牌的延生

  与博鳌房地产论坛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国地产风尚大奖在2006年将向整个房地产产业链进行延伸,并更为细化。2006年十大地产风尚企业、2006年十大地产风尚人物的评选将继续,2006年十大地产风尚住宅、2006年十大地产商用物业、以及博鳌房地产论坛最受地产企业推介的具价值相关产业链产品品牌将成为2006年风尚大奖中新的看点。

  风尚大奖一直以来以专业机构认证与主流传媒推荐相结合的权威评审模式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2006年,中国著名卫浴品牌,箭牌卫浴首先抢得风尚大奖冠名权,“箭牌卫浴•2006年度中国地产风尚大奖”将以更具广度的主流传媒报道推荐和更为理性的专业化评选最终为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作一个完美的注释。

  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地产精英再续前缘?

  2004:李思廉与王石的06之约

  在每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在讨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同时,国内知名地产商之间的恩怨故事也为房地产行业留下了说不尽的话题。

  在2004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富力集团董事长李思廉曾与时任万科集团董事长的王石曾就商业地产的发展相约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当年有勇气挑战商业地产的难度的富力,在去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在宏观调控的也那普遍不看好上市地产公司的背景之下,富力强劲上涨,李思廉志得意满。相比之下平稳发展的万科基本完成了领导层的更替,王石也许能以更好的心态来对话李思廉。

  对宏观调控担忧又将重演?

  “国六条”发布之后,关于进一步宏观调控的猜测一直不断,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房地产行业知名企业家均在就各部委的进一步宏观调控发表自身的看法。

  200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众多开发商最为关心和担忧的问题就是宏观调控,今年,连续三年的宏观调控依然无法遏制房价的上涨。今年“国六条”出台之后,业内普遍对宏观调控的评价较好,但同时亦有开发商和学者对仍希望政府能有更为理性调控政策,以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理性的发展。

  博鳌房地产论坛,一直以来都是开发商表达自身意见的平台,而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将为开发商、专家学者提供更多的表述自身意见的平台。

  7月博鳌:宏观调控下的金融对话

  200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当顺驰集团董事长孙宏斌脱口而出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的时候,房地产金融问题就成为博鳌房地产论坛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2005年博鳌房地产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其演讲中反复强调房地产的变革实际上应该是房地产金融的变革。

  2006年,房地产金融问题再一次成为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关注的焦点。本次论坛将对房地产金融行业存在的流动性过剩、金融风险等问题展开专题讨论。所不同的是房地产金融投资机构的参与将把经济学家、开发商及金融投资机构放到一个交流平台上进行交流,巴曙松、钟伟、易宪容等国内知名金融学家将与开发商及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共同探讨目前国内房地产金融问题。

  金融焦点一:流动性过剩

  中央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打击房地产投资,而经济学家及部分房地产从业者却认为,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投资过剩的根本症结在于投资渠道过少而导致大量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中,导致行业内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6月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巴曙松在接受博鳌房地产论坛主办方观点房地产业会员机构专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房地产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如何将目前集中在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进行导流才是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根本途径。而在房地产业内,将房地产投资转化为多种投资途径的方式亦渐渐为行业所认知,发行债券、REITS等方式渐渐为开发商所越来越多的所运用,并将房地产行业集中在不动产资金逐渐分离出来。

  就此焦点,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将开辟专场讨论,金融学家、开发商、房地产投资机构等将就目前房地产投资渠道的拓展与投资资金的分流展开讨论。

  金融焦点二:房地产企业进入融资年?

  近年来,有关国内房地产行业加重金融风险的说法一直不断,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在承受房价上涨的社会压力时还承担着可能威胁中国金融安全的压力。加上紧缩银根成为政府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重要调控手段,房地产融资问题开始凸显,国内开发商“被逼”纷纷开拓融资渠道。

  近日召开的上海国际地产大会上,万通、华远等一线企业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快融资步伐,而针对目前房地产企业更多的赴香港、海外上市趋势,国内融资渠道短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认知。

  7月博鳌,金融投资机构的参与将就房地产融资等问题发表自身的意见。相信经济学家、开发商与金融行业的对话会为中国的房地产融资提供系列建设性意见。

  金融焦点三:国外资金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冲击

  外资抬高房价!

  2006年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国外资金涌入炒房的说法一时间甚嚣尘上。原本资金密集程度过高的房地产行业在外来资金的冲击下变得愈加让人担忧。2006年,部分学者和开发商首次提出了针对外资炒房进行调控的声音。

  外资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到底几何?是为原本对商业银行过于依赖的融资途径的冲击,还是抬高国内房价的推手?是加重房地产行业泡沫的投机还是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合理投资?

  7月博鳌,国外金融机构中国负责人将与经济学家、国内开发商一同探讨外资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

  7月博鳌:城市对话

  在今天大跨度的城市化进程当中,有关城市的命题渐渐为人们所关注。而房地产行业所承载的使命恰恰是新城市的营造。2005年10月,博鳌房地产论坛主办机构——观点房地产业会员机构拉开“城市•观点论坛中国行”的序幕,希望从中能整合一个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师与经济学家四方共同交流的公开平台。从青岛到南京再到济南、都江堰。“城市•观点论坛”渐渐成熟。

  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主办方希望在“城市•观点论坛”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整合并升华城市这一主题。更多的城市管理者将走进博鳌,更多的开发商、建筑师与经济学家将齐聚一堂。城市与城市的对话,城市管理者与开发商、建筑师的对话,城市管理者与经济学家的对话……7月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将搭建一个关于城市运营与城市房地产发展的综合平台。

  宏观调控后的城市土地规划

  新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以后,土地问题无疑是房地产业内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六条”按住房供应结构出台新的土地供应政策后,城市土地供应将进行怎样的调整,地方政府是否依然执着于从城市土地开发中获取利益?还是趋于平衡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城市如何在合理规划的同时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城市自身发展的矛盾如何解决?

  城市管理者对土地政策的解读与地方制定政策的思路将与开发商和经济学家于7月在博鳌上演一场精彩的四方对话。经济学家与建筑师对政府的批评,开发商与政府的博弈,而在博鳌,我们期待一场理性的对话。

  城市产业化营运与地产发展

  “地方政府仅仅依靠卖土地挣钱是不行的,我们不能把子孙的地现在都卖了。城市发展的关键还是产业发展。”一位经济学家在接受博鳌房地产论坛主办方观点房地产业会员机构采访时如是说。

  而合富辉煌董事副总经理黎振伟也认为城市的合理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产业发展的思路上的,而城市地产发展应该是为城市产业运营服务的。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一批对产业发展有深刻理解,并充分利用产业特色调整自身城市运营思路的城市管理者将走上博鳌讲坛,为我们讲述他们的城市故事。

  城市个性与城市魅力

  “我们的城市遗失的是个性!”一位国内知名建筑师在接受观点房地产业会员机构时说,“今天我们走进城市不再能鲜明的感觉到一个城市的个性了。”

  而此次决定博鳌房地产论坛的市长则告诉观点房地产业会员机构,在他们所考虑的城市运营中,城市产业、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民俗风情将构成城市新个性的基本定位。

  “我们的城市个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城市的民俗个性非常鲜明,同样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新时期必须有新时期的城市个性内涵,这个就必须结合到我们的产业定位。但是现在我们认为我们的城市缺乏个性的原因是我们的建筑与我们的城市脱离了。”这位市长说。

  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则为建筑师与城市管理者搭建一个公开对话的平台,希望能为城市建筑与城市个性如何完美的融合提供建设性意见。

原始出处:[ 山西房地产门户网 ]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观点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

评 论comment
正在加载评论,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