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锋樊钢、行走巴曙松、钟伟爬坡、“ 外行 ”
中锋樊钢
作为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钢乍一看,给人的感觉似乎更像一个篮球中锋,而不是一个经济学家。称得上英俊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平和的微笑。
樊纲1966年在北京读完小学,1969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后来又转到河北省围场县,在乡下呆了许多年,没事的时候他就凭着自己的兴趣看一些杂书。由于他没上过中学,最初的知识积累就在这个时候完成的。那时候兵团的国营农场老是亏损,大家干得越多就亏损得越厉害,走入一个怪圈。他当时很迷惑,就想从书本中寻求经济学的解释。当时兵团也搞按劳分配,渐渐地,他就对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7年恢复高考,樊钢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并且毫不犹豫选择了他认为是“专业”的经济学。
1985年,樊钢作为访问学者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的学习和研究气氛吸引着樊钢。在回来或是留下的问题上樊钢犹豫了。
不过作为访问学者的樊钢要留在美国操作起来却相当麻烦,再加上刚刚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祖国所提供的巨大舞台,痛苦选择的结果是樊钢回来了。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有些留在国外的人现在的处境很尴尬,想回来也没有合适的位置,留在那儿也就只能做个主流社会之外的教书匠,一个一流社会的二流公民。
樊钢说他很庆幸自己的选择。
行走巴曙松
顶着经济学博士后光环的巴曙松,在金融机构总部已历练多年。原本以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人,可想不到他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不过这一点与他的导师、今年已经90多岁高龄的发展经济学一代宗师张培刚教授倒是一致,可以说是“有其师,必有其弟子”。学人的薪火相传,不仅表现在学术的观点、研究的方法,也表现在爱好上。
金庸小说中的王语嫣,是一个令巴曙松印象深刻的形象。基于家学渊源以及机缘巧合,她对于江湖的掌故了然于心,因此即使王语嫣并不真的会武功,她行走江湖倒也不致于处处碰壁。没有类似机缘的江湖人士,对于这些江湖掌故,大约只能“心向往之”而已。
金融事务工作的多年侵淫,巴曙松经历过不少当时看起来风平浪静、事后想想确实是惊心动魄的事件,这与巴曙松对江湖的想象相当吻合,所以他喜欢将金融业称为金融的江湖,2003年出版的一本随笔集,他干脆以《金融的江湖》为名。因为他一直觉得金融界的确是个神、人、鬼混杂之地。
在金融的江湖,巴曙松喜欢“把双脚站在老百姓中间,嘴巴也对着老百姓”。
钟伟爬坡
在儿时,钟伟的梦想是成为一个游吟诗人,背着行囊以天为被,以地为家。进入大学后,却学起了物理学,现在赖以安身立命的却是金融学研究,用“半路出家,心有旁鹜”来形容钟伟曾经度过20多年的学生生涯,最恰当不过了。
“其实我不是学经济学科班出身的,我不过是半路出家而已”。当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时,钟伟自认为“天赋不够”,按他的理解,“物理学是少数高智商人给我们这些平庸的人诠释世界的游戏”。尽管接下来钟伟从事的是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方面的工作,但他已经开始系统地自学经济学并有不少学术论文发表。“那种过程是孤单的,每天都拼命地读和写。”钟伟笑道,“现在回头去看十年前写的东西,真的很惭愧。但当时的确非常虔诚,阅读量非常大。”
从江南来到北京,这个决定注定对钟伟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并非事业而是情感。“我想我是在爬坡,到北京7年,我搬了6次家,始终在流浪之中,住过临街喧嚣闷热的筒子楼,狭小昏暗的招待所,还和朋友合租过居室房,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在这里不过是个异乡人。”钟伟说。钟伟的确在爬坡,不断地有学术论文和著作问世,不断地阅读和积累,不断地孤独地思考和写作,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外行”
外行做地产,在中国不是新的话题。作为为数不多的暴利行业,进入的门槛又相对较低,没有太多的准入限制,房地产吸引众多的业外资金进入,就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了。
国美电器可以算得上直接投资地产典型的一例。鹏润从1996年开始进入北京房地产业。如今,在京已有鹏润大厦、鹏润家园、国美家园等多个项目。
对大多数半路出家的这些行业来说,投资地产只是大量闲散资金的有效利用。投资地产是可以赚钱的,但自身的经营如果受到了资金流通不畅的牵连,将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国美电器找到了两者之间的一个结合点,达到双赢的结果。
连锁经营公司是在有了商业地产的市场需求后才去开发一块地,这与普通开发商预先开发好地产再等着客户购买不同,压力也要小得多。而且家电企业开发的地产一部分是自产自销,用于建设自己的专卖店,这样一来风险又小了许多。
观点| 地产博客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观点| 地产博客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blogestate#gmail.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