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分:57 分
200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30强企业总评榜(G30) 第六名
运营 [19] |
销售业绩 | 土地储备 | ||||||||||||||||||||||||||||
16 | 3 | |||||||||||||||||||||||||||||
财务 [14] |
资产负债率 | 毛利率 | 净利率 | 流动比率 | 速动比率 | |||||||||||||||||||||||||
1 | 3 | 4 | 1 | 5 | ||||||||||||||||||||||||||
品牌 [11] |
品牌熟知度 | 品牌认可度 | ||||||||||||||||||||||||||||
7 | 4 | |||||||||||||||||||||||||||||
管理 [13] |
团队建设 | 管理模式 | 领导力及执行效率 | |||||||||||||||||||||||||||
5 | 4 | 4 |
龙湖上市之后
投资不是理性的算式,但一定有理性的假设边界,算地块赚不赚钱,我们不会建立在预期的基础上。
上市不仅让吴亚军夫妇成为内地的新晋富豪,也让龙湖在2009 年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作为龙湖地产的掌门人,神秘低调的吴亚军极少公开出现在媒体的面前,以至于在龙湖上市之前,外界对吴亚军本人知之甚寥。龙湖上市当日,当吴亚军笑容满面地站在媒体的闪光灯下时,投资者对其的关注甚至超越了对龙湖上市的股价涨幅。
招股阶段,不管是国际配售部分还是公开发售部分,龙湖都创下了今年赴港上市的内房股纪录。上市首日,龙湖开盘报价7.2港元,全天保持高位震荡后,最终报收8.01港元,较招股价7.07港元升13.3%,全天成交43.34亿港元。
上市不仅让吴亚军夫妇成为内地的新晋富豪,也让龙湖在2009年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虽然上市后的吴亚军依然神秘,但其对龙湖已有更清醒的认识。
“我们只处于行业第二阶段比较好的企业行列中,我们体量不够,与第一梯队的万科、中海相比还是有差距,我们需要时间。”在龙湖的一次内部会议中,吴亚军坦言上市后龙湖高管层所面对的压力。
也许,吴亚军缩短差距的这个时间并不会太长,上市后的龙湖立马着手加强布局全国的战略。
12月3日,龙湖首次进军杭州市场,以35.7亿元的总价购入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块地皮,创下了09年杭州单个企业单日拿地金额最大的纪录;12月14日,龙湖宣布以13.13亿元的总价先后于青岛、成都成功竞得两地块;12月18日,龙湖投得上海嘉定区嘉定新城地块,总代价17.3亿元。上市之后龙湖拿地的资金已经达到66.13亿元。
事实上,在这些数据之外,龙湖上市之后的扩张并不如外界想象中的顺利,在龙湖参加的北京和常州的土地拍卖会中,龙湖的出手都遭遇了本土企业的顽强狙击。对此,吴亚军坚持龙湖的底线,“投资不是理性的算式,但一定有理性的假设边界,算地块赚不赚钱,我们不会建立在预期的基础上,”吴亚军认为,这点龙湖与万科类似。
截止2009年底,龙湖的版图已经囊括了重庆、成都、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沈阳、常州、杭州、青岛10个城市。“长三角和环渤海仍然是我们布局的重点,但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会更猛些,如果其他二三线城市有机会,我们还是会考虑进入。”上市之后的龙湖如此解释自己的策略。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保持龙湖发展的活力,维持稳定成长节奏,吴亚军为龙湖设置了两道稳压“阀门”。“我们一直坚持布局平衡,这样可以在局部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整体市场可以达到平衡;第二是业态,龙湖既有满足改善性需求的产品,也有满足投资性需求以及自住性需求的产品,龙湖还有持有物业、商业物业以及销售物业,通过这些机制持续改善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做调整。”吴亚军在龙湖的内部会议上表示。
截至11月底,龙湖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龙湖已经实现销售172.1亿元,创龙湖发展历史的新纪录,目前在全国拥有的在建和待开发的土地储备总面积达到了1909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