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分:66 分
200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30强企业总评榜(G30) 第四名
运营 [17] |
销售业绩 | 土地储备 | ||||||||||||||||||||||||||||
16 | 1 | |||||||||||||||||||||||||||||
财务 [24] |
资产负债率 | 毛利率 | 净利率 | 流动比率 | 速动比率 | |||||||||||||||||||||||||
9 | 2 | 3 | 5 | 5 | ||||||||||||||||||||||||||
品牌 [12] |
品牌熟知度 | 品牌认可度 | ||||||||||||||||||||||||||||
8 | 4 | |||||||||||||||||||||||||||||
管理 [13] |
团队建设 | 管理模式 | 领导力及执行效率 | |||||||||||||||||||||||||||
5 | 4 | 4 |
老潘的“烦恼”
两家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纠纷、矛盾、官司将老潘的建外SOHO 搅得鸡犬不宁。
老潘和其带领的SOHO 中国仍然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里最富有魅力的人物与公司。
跟随潘石屹11年之久的苏鑫选择离开SOHO中国,自己创业。潘石屹无限感伤。“我真的希望他能够在半年后再回到SOHO中国。”在博文里,他表达出对这个SOHO中国元老级人物的感怀。
苏鑫的离职对于正处于市场开拓期的SOHO中国而言可能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损失,在未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苏鑫的职位之前,未来SOHO中国更多的销售工作可能将直接需要潘石屹本人承担。幸运的是,老潘本就是一位销售高手。
截至2009年12月中,SOHO中国已经实现了130亿元的销售额,主要来自于北京的三里屯SOHO、朝阳门SOHO一、二期、SOHO北京公馆及中关村SOHO等项目的销售。其中北京三里屯SOHO一个项目就为SOHO中国贡献了70%的销售额。包括预售及销售金额在内,今年SOHO中国的销售已经远超潘石屹定下的全年目标。
在SOHO中国为庆祝2009年丰收的主题晚宴上,潘石屹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称SOHO中国明后年销售额预计可达520亿元。潘石屹的底气来源于近几年内SOHO在北京收购的多个项目。未来两年其主要销售将仍以北京项目为主,包括SOHO嘉盛中心、光华路SOHO2、中关村SOHO、银河SOHO及朝阳门SOHO二期等五个项目都将在未来两年内进入销售期。
面对日益饱和的北京写字楼市场,潘石屹的目光在2009年已经开始转向了华东的上海。“未来一年我们还将保持目前的收购速度,北京和上海是公司发展的重点,但我希望上海市场未来可占公司约50%投资比重,甚至超越北京。”潘石屹称,收购完上海东海广场后,SOHO中国并未停止洽商上海的其他项目。
回顾2009年的SOHO中国,潘石屹已经斥资超过了一百亿元在上海北京两地进行收购,除了收购已建成物业外,面对国企咄咄逼人的架势,潘石屹还“虎口夺食”拿下了北京望京地区的一幅优质商业地块。
“给点阳光就灿烂”,潘石屹喜欢引用任志强的这句话来形容中国民营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状态,2009年里,潘石屹将中国的民营企业比喻为山坡上跑的野孩子:“名声不好,没有饭吃,而优质的土地却往往国企鲸吞。”
事实上,这并不是老潘一个人的烦恼和困惑。对于SOHO中国而言,其今年遭遇的困扰可能更多在于市场对其模式的误解。
尽管如此,但潘石屹坚持认为,SOHO中国的模式并没有错误。
“公司在战略准备上永远处于进退自如的状态,相信公司通过十年时间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商业模式,即‘开发商业(包括写字楼)地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出租,统一管理’的模式是成功的且是有生命力的,是能适应市场的。”
在2009年8月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SOHO中国都陷入了北京建外SOHO物业管理混乱的漩涡之中。“一个出租率高达98%以上的社区,竟欠缴着清洁费、保安费、电费、水费、供热费,无费不欠这样的事情发生在SOHO中国项目是我们的耻辱”。潘石屹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的独家专访时,痛心不已。
建外SOHO两家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纠纷、矛盾、官司将老潘的建外SOHO搅得鸡犬不宁,作为业主之一的潘石屹使出了浑身的本事,最后还是为建外SOHO垫付了200万元的电费才让该风波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