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分:34 分

200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30强企业总评榜(G30) 第二十六名

运营
[15]
销售业绩 土地储备
12 3
财务
[11]
资产负债率 毛利率 净利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1 4 3 1 2
品牌
[4]
品牌熟知度 品牌认可度
2 2
管理
[4]
团队建设 管理模式 领导力及执行效率
2 1 1

卓越上市惨遭“割喉战”

在今年IPO 重启的利好形势下,赴港IPO 的内房企大军里,最落寞的恐怕也属卓越了。

12 月1 日,卓越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表,并计划于2010 年1 月份上市。

  自2006年开始,卓越就开始筹备上市计划。

  2007年,卓越首次筹资15亿,积极准备上市计划。但是,卓越没料到的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突然来临,市场顿时进入寒冬状态。而卓越的赴港上市计划也因此搁浅。

  2009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寒冬后的春天。在下半年,卓越的行动似乎都围绕着IPO而展开。7月底,业界开始传出卓越重启上市计划。得益于2008年卓越筹划上市时,许多工作已准备妥当,使重新核实的会计帐目能很快完成,卓越的上市计划很快得以实施。

  乐观的销售业绩,频繁的上市造势,利好的市场条件。这让当时业界对于卓越重启上市的计划纷纷表示成功几率很高。

  也许从一开始,卓越的上市路就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窗口。

  在大环境开始转好的形势下,早前扎堆的内房企开始纷纷谋求上市。

  在这种情况下,融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反倒是如何把握住IPO这个工具。在卓越进行聆讯的同一天,恒大地产、明发集团、花样年及厦门禹洲也进行了上市聆讯。这意味着上述房企在招股集资的时间段上,必然会出现重叠。

  10月21-27日,卓越开始招股。但卓越也许没有料到,在它的上市之路上,碰到了一个强劲的“吸金”对手——恒大。恒大的招股较卓越晚一天,但恒大仅在两天内就已获得42.6亿元的认购额,国际配售超额认购情况则突破6倍。

  于是在10月28日,恒大结束公开招股的时候,我们听到了恒大认购极佳的喜讯,也传来了卓越突然暂停IPO的意外。

  在招股期内碰上恒大,是难以抗拒的“意外”,卓越选择“天时不合”的时机,也难卸自身的原因。

  卓越的招股书显示,其招股价2.1-2.6港元,集资规模63-78亿港元。

  卓越的“固执”导致其拒绝降价,坚持约78亿港元的融资额。而恒大则选择了大幅度缩减融资额以求上市,最后的融资范围竟较最初公布时缩水近一半。

  卓越也许没有认识到,在经过6-7月香港股市对内资新股的热捧之后,香港市场投资者对于内资新股热情开始下降。对于卓越而言,融资也许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于是这样的底气十足,导致其最后的认购不足。

  尽管10月28日,卓越“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让市场意外了一下,但卓越显然没有放弃上市的信念。

  12月1日,卓越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表,并计划于2010年1月份重启上市计划。

  龚方雄曾经表示,下一个比较好的IPO时间窗口将是2010年一、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