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分:38 分
200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30强企业总评榜(G30) 第二十三名
运营 [14] |
销售业绩 | 土地储备 | ||||||||||||||||||||||||||||
12 | 2 | |||||||||||||||||||||||||||||
财务 [12] |
资产负债率 | 毛利率 | 净利率 | 流动比率 | 速动比率 | |||||||||||||||||||||||||
3 | 3 | 4 | 1 | 1 | ||||||||||||||||||||||||||
品牌 [8] |
品牌熟知度 | 品牌认可度 | ||||||||||||||||||||||||||||
5 | 3 | |||||||||||||||||||||||||||||
管理 [4] |
团队建设 | 管理模式 | 领导力及执行效率 | |||||||||||||||||||||||||||
2 | 1 | 1 |
复地发债“突围”
虽然准备了一年多的回A 计划仍没有结果,但年初获批的19 亿元公司债也许让复地稍微安心了一点。
发债或许只是复地降低负债率进而加大扩张的途径之一,但复地扩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增加业绩。
复地似乎已经从08年的暗淡困境中成功“突围”出来。
4月9日,中国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了复地发行19亿元内地公司债的申请。而复地这个08年9月就宣布了的公司债发行计划,在提交给证监会后一直未有下文,加上2008年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悲观预期,复地的公司债计划一度被疑将被否决。
此次公司债的获批对于复地来说显然是关键的。在此之前,复地一度是面临紧张资金压力房企中重要之一,表现症状为销售不畅、负债率高以及资本市场融资乏力。公司债的获批显然为复地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运营资金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公司债获批的同一月,复地似乎已经开始按捺不住要实行扩张的步伐了。当月,复地即以总价约1.5021亿元收购母公司复星持有的总面积约为9.37万平方米的杭州市富阳项目。
2009年上半年,复地累计获得了包括上海、杭州、天津三个项目权益,总计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的土地。其时,复地在建、未建项目的土地储备权益后面积716.1万平方米,未建的土地储备权益后面积也保持在500万平方米以上,达到516万平方米。
虽然复地截至6月底止净负债为101.2%,负债率仍处于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但复地的扩张计划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搁浅,8月份更是以2449万元收购松江复地房地产30%股权以及以1.65亿回购曲阳项目25%股权。
巧合的是在同一月,中国证监会通过了复地的19亿元公司债的审核。这意味着复地公司债的发行指日可待。
可以看出,复地近期有加大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项目的力度,而在公司债完成后,复地亦继续加快收购速度。实际上,复地在9月份成功发行的不超过人民币19亿公司债券,使得复地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由6月份的38.65%增加至48.48%,债务结构逐步得到改善,与房产开发项目平均3-5年的开发周期相适应。
也许是受成功获得19亿公司债的鼓舞,复地在此后的一个星期宣布,以10.45亿元获得其在南京的一个总面积约17.68万平方米的项目。这次收购总价几乎是前几次项目收购价款的总和。
截至11月份,复地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浙江、无锡、重庆、武汉、西安、成都、长春等十一个城市合计拥有超过75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发债或许只是复地降低负债率进而加大扩张的途径之一,但复地扩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增加业绩。截至11月30日,复地实现合约销售金额为75.7亿人民币,合约销售面积为80.08万平方米,超标完成了今年的销售目标。
内地发债和销售目标均已经顺利完成,复地似乎只剩下一个“回归A股”的心愿还在努力之中。无论如何,2009年对于复地来说,都是一个算得上美妙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