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分:42 分
2009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30强企业总评榜(G30) 第二十一名
运营 [18] |
销售业绩 | 土地储备 | ||||||||||||||||||||||||||||
16 | 2 | |||||||||||||||||||||||||||||
财务 [16] |
资产负债率 | 毛利率 | 净利率 | 流动比率 | 速动比率 | |||||||||||||||||||||||||
4 | 4 | 4 | 3 | 1 | ||||||||||||||||||||||||||
品牌 [5] |
品牌熟知度 | 品牌认可度 | ||||||||||||||||||||||||||||
4 | 1 | |||||||||||||||||||||||||||||
管理 [3] |
团队建设 | 管理模式 | 领导力及执行效率 | |||||||||||||||||||||||||||
1 | 1 | 1 |
“京城地主”首创置业
2009 年,首创置业顺利晋升为房企百亿俱乐部的新成员。
独辟蹊径的首创成功避免了土地招拍挂市场的激烈竞争。
截止11月底,首创置业累计签约销售金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了2.38倍,累计销售面积101万平方米,亦同比增长2.52倍。
但这并没有让去年回归首创的刘晓光感到意外,“楼市的结构和态势都没有问题,增长肯定也没有任何问题”,在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叼着卷烟的刘晓光对于地产的信心并没有因为风行一时的泡沫论而改变。
事实上,相比2008年艰涩的日子,2009年的首创置业不仅在资金的安排上逐渐摆脱困局,其销售业绩也有了直线的攀升。
从2008年的艰难中迈入2009年,刘晓光对首创的策略进行了调整。其最先的动作是将首创在2007年扩张的部分土地处理掉,出售了北京多个项目的股权,重新明确了首创的经营及发展策略,而后,同样通过一系列资本市场的操作对2007年首创的部分失误进行调整。
“未来的首创应该做小,绝不能大而不强。”刘晓光说。事实上,资产重组、发债、收购、配股、回A等声音在2009年一直围绕着首创。
2009月9月,在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后,首创顺利发行了10亿元的公司债券,成为第一家在内地发债的H股上市房地产公司。随后的11月份,首创拿到了建设银行的100亿元贷款安排,这让回A还未能成行的首创获得了资本的保证。
楼市的回暖虽然助推了首创置业“力压存货”的销售策略,但同时,其去年底压缩的开工面积让首创很快面临开工不足的压力。2009年下半年开始,首创明显加快了开工速度和获取土地的速率。
6月份,首创置业以3.4亿元的价格获得了土地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北京市朝阳区郎家园6号地块;11月,首创又获得了京津高速公路北侧高村乡290万平方米土地的开发整理权。
“我们不能先产面粉然后再做面包。”刘晓光表示,首创未来的拿地目标主要还是在北京、天津、长三角、重庆、西安、沈阳等十几个城市。
事实上,在众多房企均在土地“招拍挂”市场厮杀的时候,首创已经在创造新的获取土地的路径。11月底,首创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折扣店奥特莱斯的合作,成功获得了广东三水及浙江湖州超过200万平米的低成本土地储备。
“包括与集团水务、基建业务进行协同互动;一二级土地开发市场联动等都是我们创新的项目储备模式。”首创表示。
显然,独辟蹊径的首创成功避免了土地招拍挂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刘晓光看来,诸如北京一样的中心城市的土地已经不多,而地段也都是靠资金堆起来的,动辄几十亿血拼一块土地的非理性行为,必然隐含较高的风险。
据首创人士9月底透露的消息,首创彼时的土地储备未售总楼面面积为662万平方米,可以满足首创未来4-5年的发展。
刘晓光显然不会满足目前的成绩,对于仍未回归A股的首创而言,依然存在扩张的瓶颈。“首创的下一步是要加强资本的力度和基金的通道,资金来源渠道多一点。首创回归A股市场已在申请中,看目前资本市场的状况,估计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