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分:35 分
201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30强企业总评榜(地产G30) 第二十三名
运营 [13] |
销售业绩 | 土地储备 | ||||||||||||||||||||||||||||
12 | 1 | |||||||||||||||||||||||||||||
财务 [13] |
资产负债率 | 毛利率 | 净利率 | 流动比率 | 速动比率 | |||||||||||||||||||||||||
2 | 4 | 5 | 1 | 1 | ||||||||||||||||||||||||||
品牌 [6] |
品牌熟知度 | 品牌认可度 | ||||||||||||||||||||||||||||
5 | 1 | |||||||||||||||||||||||||||||
管理 [3] |
团队建设 | 管理模式 | 领导力及执行效率 | |||||||||||||||||||||||||||
1 | 1 | 1 |
复地打开另外一扇窗
当房地产市场关上大门的时候,却不一定为谁打开另外一扇窗,对于复地亦如是。
早早就已经开始全国性扩张的复地,似乎也终于发现不能再继续蹉跎。
从2009年开始,这个市场就慷慨地给了所有人机会,即使在2010年的复杂形势中,市场的大门也始终从未关闭。
万科在这两年跳跃式地发展以至终于冲破了千亿,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在2010年前11月中,已公布录得超过百亿销售的房企更是成倍增加,数量将近30家。
复地也凭借这一轮长达两年的销售浪潮,终于在上市六年之后首次实现百亿销售,虽然这已经是百亿房企遍地的时代。
一直以来,复地在复星这个庞大的体系中似乎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照,而是依照自己固有的节奏在发展,但速度显得有点不尽如人意。
2010年中开始,复地尝试规划自己新的宏图伟业。复地董事长范伟在当时曾表示,未来十年,复地将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集团。
另一方面,复星系在6月底决定注资复地,复地籍此获得十数亿的发展资金,暂时缓解了一直高企的负债率。这对于股价偏低、在香港及海外资本市场已经缺乏活力,以及回归A股大门紧闭之下的复地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最终复地向复星增发内资股的方案没有通过,未获得计划中的23亿资金,但复地的努力并非一无所获,得以向复星出售持有的证大合营公司30%的股权并获得16亿的融资,也算不虚此行。
在其后,复地“十年百亿”的双核化发展战略也日益清晰。
所谓“十年百亿”,是复地树立的到2019年整个集团利润额达到100亿的远大雄心,而这个远大雄心的基础来自于6月成立的复地投资集团,并确立“投资+开发”的发展模式。
虽说早期万科、金地等都尝试过地产金融领域,而且金地依然在继续,但是复地对自身经营“投资+开发”的信心更足。
确实,复地背靠复星系,此前与国际房地产基金有足够多的合作经验,看上去比大多数房企更有能力做好投资。
复地也确信,“投资+开发”的双核战略,能使复地站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高度,未来100亿元利润中,开发将占到60%,投资板块是40%。
在其中,无论是复地投资集团的成立、房地产基金的募集、北方总部的设立还是一个简单的更名,都似乎传递出复地要“挥别过去”,贯彻“投资+开发”双核化发展的坚决。
但是对于复地来说,虽然已经规划出足够炫目的雄图,而且未来的十年时间还足够长久,但如果没有“只争朝夕”的紧迫,也只是弹指光阴。
不难想象,2002年开始全国扩张并尝试香港上市时的复地,也曾有着何等远大的目标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