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分:66 分

2010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年度30强企业总评榜(地产G30) 第二名

运营
[24]
销售业绩 土地储备
20 4
财务
[19]
资产负债率 毛利率 净利率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5 4 4 5 1
品牌
[12]
品牌熟知度 品牌认可度
7 5
管理
[11]
团队建设 管理模式 领导力及执行效率
5 3 3

中海拿地王

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已经五年有余未在广州拿地的中海终于终归土地招牌挂市场,拿下了一块楼面价近两万的地块。

  虽然同场拿地的还有保利,但中海拿下如此高单价土地的事情显然更惊人吃惊。与保利一贯的激进和“勇夺地王”的作风相比,较少拿地王,作风更为稳健的中海居然也会拿下“地王”,不由让人担忧,土地市场的狂热已经无法抑制了吗?

  12月16日,广州拍卖白云新城云城西路地段的四块用地,其中一块商业金融用地,三块住宅用地,总面积达到127058平方米。

  最后拍卖的编号为AB2907008-3的地块被中海地产以11.7亿竞得,折合楼面地价19971元/平方米。

  在广州已经很久没有土地入账的中海在今年多次参加土地拍卖会之后,终于不再空手而归。

  事实上,中海上次在广州拿地甚至可以追溯到2004年12月24日,在广州拿下一块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的地块。

  2009年,中海曾与万科、保利联手,希望能拿下亚运城项目,但最终仍功亏一篑。当时,中海还称:“广州推的地太少了,就一个亚运城的土地还不错,其他的都不符合中海要求。”

  显然,彼时的中海并未放低其一贯坚持的拿地标准。进入2010年之后,中海也多次参加广州的土地招拍挂,但还是在土地方面颗粒无收。

  虽然年初通过收购蚬壳电器获得了前光大榕岸项目,但这个已经销售多年的楼盘还是难以独撑大局。

  连中海的工作人员也对此并不讳言,直称“没办法,广州已经没地了”。

  有市场人士就直言,中海也是给逼得没办法了,再贵都得拿。

  其实,据中海的工作人员表示,年初既定的600万新增土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但仔细观察,却可发现中海今年拿地并不活跃。至少,在公开的土地招牌挂市场上看见中海的时候并不多。

  2010年中海补充土地储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收购蚬壳电器而来。

  2月22日,中国建筑发布公告表示,2月26日,旗下子公司中海的财务顾问摩根大通将代表中国建筑按照每股5.00港元的价格,向蚬壳电器原有股东作出自愿无条件现金收购建议。原蚬壳大股东兼主席翁国基亦承诺,将促使蚬壳电器有关股东接纳现金收购建议,以使中海获得50.1%的绝对控股权。

  收购完成之后,蚬壳电器拥有的17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自然也归中海所有。纵观全年,中海今年甚少在国内补充土地,反而扩展了在港澳的土储量。

  2010年4月,中海新增了香港和澳门的两幅地皮,总的权益可发展面积为4.2万平方米,需支付地价为港币15亿元。

  9月8日下午,中海地产在其发布的8月份销售简报中提及,公司月份在西安获得了一个权益可发展面积为44.7万平方米的新项目,代价约为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