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一位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受到《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启发,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描述了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
他的香港,被详实刻画在《我们香港这些年》中。那是繁华的香港,娱乐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疯狂购物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的香港,颠沛流离终于回家的香港,充满活力又无所依傍的香港。受关注的香港,被遗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压抑的香港。
时值2019年春,空气中还弥漫着湿气。这座耀眼的东方明珠,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大湾区里的香港。
2月21日上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在香港海洋公园万豪酒店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念修等人出席宣讲会。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三地政府官员首次集体对外发声。为什么要建设大湾区?建设怎样的大湾区?如何建设大湾区?短短两小时,或许给了我们答案。
积极的“参与者”
为什么香港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如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是香港特首林郑在宣讲会上最先抛出的两个问题。
抱着自省的心态,林郑称,香港虽然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开放的市场在国际竞争力名列前茅,但随着全球和周边经济体的竞争加强,香港传统产业的优势在下降。在全球经济放缓和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香港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参与大湾区建设能够为香港的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让全港市民都成为大湾区的受惠者。”在她看来,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能够为港人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拓展视野的新空间、新机遇。
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独特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更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际化城市,拥有开放便利的营商环境以及优质的专业服务。林郑解释,这些优势都能够与大湾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科技实力较强等结合,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香港在大湾区的角色应该从联系人转向更加积极的参与者。”为此,香港将做好金融、航空、创新、青年创业等方面的工作。
除此以外,“不遗余力、竭尽所能。”是林郑对香港政府推动大湾区发展的表态。她透露,今年粤港澳三方还将携手到海外推广大湾区。
作为两个特区之一,澳门与香港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不同在于各自的优势和湾区作用。
澳门特首崔世安称,澳门也正在积极部署,全力参与大湾区建设。他透露,目前澳门已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将澳门五年发展计划、施政方针对接大湾区建设。
具体而言,澳门将发挥作为世界旅游中心的优势,加快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基地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做精做强,打造中葡双语人才基地;注重跟大湾区城市加强产、学、研的合作,鼓励年轻一代在大湾区求学、就业、创新创业。
广东是大湾区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参与者。省长马兴瑞向外界表态,广东也将尽全省之力推动湾区建设,“广东政府已成立以李希书记担任组长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近期将出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定位,广东将着眼于粤港澳三地的特殊性和共同利益,深入推进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加强三地在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对接。
除此之外,马兴瑞还表示,广东还将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粤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等配套政策,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港澳同胞在内地提供更多的机会。
一个国家,两个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粤港澳作为大湾区的参与者,各自肩负着不同的使命。
大湾区里的机会
“一切都在按预定的轨道进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史,在香港电视里的轮播新闻不断反复。
大湾区规划历时十年。时间回溯到2009年,粤港澳三地政府在澳门联合举行《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成果发布会。
随后,提出湾区规划概念、提出发展“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举行《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广深港高铁通车、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直至2019年2月18日,中央政府公布《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走的每一步,刺激又谨慎。
政策利好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在《规划纲要》出台后,相关领域迅速作出反应。观点新媒体了解到,次日开盘后,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闻风而动,基建、房地产板块表现亮眼,深耕湾区的地产股直接受益。
莱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分析称,这是因为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多元化的定位和优势将为区內房地产带来无限机遇。
首先,是更多的商业机遇。他看好一线城市的商业房地产市场,并认为区內的商业房地产特别是写字楼、产业和科技类园区型工业地产、仓储物流地产等交易量将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其次,随着大湾区7000万人口的融合,更多人流和客源的往來将带动零售业增长,从而带动商业(零售业)物业的租赁和买卖市场的发展。
在他看来,随着大湾区内频繁的人才流动,未来将创造更多新住宅房地产的庞大需求,基础设施也将促进整个大湾区住宅地产的发展。而城市群的建设和联动发展也有利于中心城市甚至于周边城镇的房地产领域。
这直接利好在大湾区“有粮”的房企们。观点新媒体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是龙头房企碧桂园、恒大、万科、保利、中海的起源地,也是佳兆业、招商蛇口、龙光、富力、雅居乐、越秀地产、奥元、合景泰富、时代地产等本土房企的大本营。
很少企业会放过大湾区这个市场。融创、绿地、龙湖、新城、金科、阳光城、禹洲等大型房企均把大湾区作为重要布局的区域。
有数据显示,碧桂园、龙光、保利位于大湾区土储排行榜前三甲,碧桂园土地储备达2890万平米,龙光2196万平米,保利1657万平米。华润、佳兆业、融创、恒大、雅居乐、中海、万科位居前列。
近日来,也有不少房企抢入或加码大湾区。2月15日,龙湖4.05亿元首进中山,夺得小榄镇荣华中路地块;2月18日,天地源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以3.09亿元获得惠州市两宗地块;2月20日,中骏首入佛山,以6.17亿元摘高明荷城商住地。
香港传真 | 一座城市里的地产漫游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