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OFT创意社区8年关键词
1997年上海苏州河泰康路
这一年的某一天,一个叫登琨艳的台北人,骑着单车巡游苏州河。尽管此时他已经在上海呆了三年,但河边绵延的仓库还是让他眼前一亮。在南苏州路1305号,他发现了杜月笙建于1933年的粮仓,这栋楼的阁楼,二层和三层,很快被他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后期上海泰康路也出现了相似的街区。如同我们现在所知的,丁乙、陈逸飞、黄永玉、尔冬强等名气艺术家都在泰康路或苏州河建立了更为宏大的工作室。
这里是中国大陆开放以后最早出现的创意仓库街区。上海的仓库区之名流色彩比其他地方都来得醒目,尽管它现在也无可避免碰到了拆迁的难题。
2000年北京藏酷
用现在的话说,北京这家餐厅兼酒吧是典型的“海归创业”。两个主人中的姐姐在纽约苏荷区住了N年,也学来了成熟后明星化后的苏荷区商业操作手法,藏酷即是“仓库”的明星化表达语汇。
藏酷是一个个体而不是社区,它影响的更多是内地的娱乐业。例如广州曾经的当红酒吧PARK 19。
2001年昆明创库
这个地方是艺术家集体自觉并自我操作的一个社区,一方面它处于边疆而被人忽视,这使得它的人为干扰因素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它又是处于一个城市的核心生活地区,与市井的交融远比其他案例深入。相比较上海和杭州的创意社区甚至798,这里显然是更纯粹的画家村。2001年北京远洋艺术中心
第一个成功利用创意与艺术之概念来获得企业和项目增值的空间。虽然昙花一现,但可称完满的完成了自己的营销任务。自此往后,LOFT和创意社区更多的被开发商来思考,如何借此来创造价值。
2002年北京798工厂艺术区
迄今为止成长过程最自然的创作社区,也是影响力最广泛的,它的生长,蔓延,扩张和冲突已经成为一个备受注目的样本。2004成都蓝顶仓库
四个艺术家在成都郊外的花市和苗圃中间,选择一个废弃仓库成为他们的工作室,很难说这是一个创作社区,因为它过于闲适和单薄了,一派成都风情。不过又有好事者筹备着所谓的“西部艺术营”,让人不得不对除了北京艺术家最集中的这个城市予以期望。
2005年深圳OCAT
中产社区再加上国有企业和国立美术馆的背景,使这个项目充满中产色彩。在这个城中之城,它更像一个稍显冒进的商业实验。当然,如果实验成功,它对社区带来的收益也不会仅仅是商业上的。
观点| 地产博客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观点| 地产博客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blogestate#gmail.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